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347|回复: 3

回族经堂歌与伊斯兰文化的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8 15: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堂歌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在回族群众中流传的普及有关伊斯兰历史文化知识的诗词、民间歌谣和诗歌体传说。它宣传、介绍伊斯兰教的兴起、教义、教法、功修、日常宗教生活等;同时,也有劝教、劝善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回族经堂歌产生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在伊斯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清真寺是伊斯兰文明的摇篮。经堂是清真寺里阿訇给满拉讲学的地方。千百年来,正是通过经堂,伊斯兰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经堂歌是以清真寺为中心,流传在回族群众中的普及有关伊斯兰历史文化的诗词、民间歌谣和诗歌体传说。经堂歌因其内容的特定性,有的地方称其为教门歌。

一、经堂歌的产生及其内容

经堂歌与经堂教育的产生息息相关。经堂教育是回族在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出现衰微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明代中期,由于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加之居住上的大分散,回族长期处在异质文化的包围之中,民族文化自身得不到交流,有的地方存在着“经文匮乏,学人廖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的局面,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虽其先宗教之家,今亦掉臂而叛去”的现象,民族信仰面临空前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了挽救颓势,经学大师胡登洲首创经堂教育,并很快由陕西波及到了全国,为弘扬伊斯兰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大规模的汉文著译活动也随之展开。在这些著译活动中,经堂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堂教育是一种全民族教育,不仅培养民族精英,而且更是面向穆斯林群众的伊斯兰文化教育,尤其是启蒙教育。经堂歌实际上就是这种启蒙教育的教材。它产生的背景及其功用,与经堂教育是相同的。正如丁荣光在他的《天方端蒙教门串语正解》叙中说:“因思家塾童蒙,念经不上二三年,去经就儒者众矣!其于教门根源,性命归旨,不惟贸实无知,祀事宰牲,亦不当然,深为可惧。适于长夏稍间,偶集教门串语数章,聊以消遣,以授家塾童蒙,令其略知梗概,不致泯灭教门,株连先辈,祀事宰牲,且得当然。⋯⋯只期按节强串成句,以便蒙童口习⋯⋯用破荒以端童蒙,使成人有德,以培教养而巍然圣学昌明者,是余至愿也⋯⋯”由此可见,经堂歌作为经堂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因为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易于被广大穆斯林接受,故逐渐兴盛起来,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各类经堂歌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回族经堂歌立足启蒙,形式上是群众乐于接受的诗词和歌谣,语言上也力争浅近,争取做到“凡樵子牧童均可熟记”。但语言上的明白晓畅,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经堂歌的内容。经堂歌内容包罗万象,“皆真经圣典道理精华”,主要包括介绍伊斯兰教的兴起、教义、教法、功修、日常宗教生活、伦理道德以及伊斯兰历史、人物等基本常识等。如果我们把跨越时空的经堂歌汇集起来,就不难看出,经堂歌的内容,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伊斯兰知识体系。同时,经堂歌也表达了回族穆斯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譬如《回回十可夸》中写到:“一可夸,天下回回是一家,南北各省客来到,喜脸相迎有问答。又留饭,又留茶,又赠衣裳送鞋袜,真心实意无虚假,动身又把盘缠拿。二可夸,清真寺里好幽雅。大殿以上礼礼拜,丹墀以下看看花。焚清香,饮清茶,学堂挂的好字画,明窗以下讲经文,实是一点不搀假⋯⋯”。这对回族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的描写,是民间的一种“文化自觉”。它借用经堂歌这种形式,展现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认识,从而也丰富了经堂歌的内容,又增加了经堂歌的作用和功能。经堂歌《清真好》、《清真好教门》、《回回十可爱》、《回回十可夸》等,以无比自豪的心情,表达了回族穆斯林对自己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的赞美。这都是经堂歌在内容上的进一步拓展,体现了经堂歌功能的多样性。除此,经堂歌也十分注重劝教、劝善,苦口婆心地奉劝穆斯林要坚守信仰、止恶扬善、孝敬父母、和睦邻里、端正品行、清净廉洁、与人为善、施舍济贫、助人为乐、爱国爱教,做一名两世吉庆的穆斯林。

经堂歌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专业作者创作的诗词格律;二是民间歌谣;三是诗歌体传说。诗词格律主要由一些伊斯兰文化的研究者和各地知识分子所作。这部分经堂歌主要包括以刘智《天方三字经》、马安礼《续天方三字经》为代表的三字经;以马安礼《天方认一宝珍四字经》为代表的四字经;以刘智《五更月》、马德新《祝天大赞》为代表的诗词格律。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清真寺的阿訇,以各种形式宣传教门,除了在清真寺的讲坛上向穆斯林群众讲卧尔兹,还不忘用歌诀的形式,更广泛地宣传伊斯兰文化。他们不愧是教门的中流砥柱。如商丘李复真阿訇所写的《穆民劝善歌》就是其中的代表。民间歌谣,主要是各地民间流传的一些“教门”歌,是穆斯林群众的集体创作。像《伊玛尼颂歌》、《劝化歌》、《和气歌》、《劝世人》等,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诗歌体传说,主要是由诗歌写成的传说,它们大部分依据伊斯兰典籍或民间传说而形成。像《唐王谈道》、《缠头歌》、《王岱舆传道记》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很大。像《唐王谈道》在民间演变成了《唐王搬请回回降妖》、《三千唐兵换三千回回兵》等传说。

在经堂歌中,民间歌谣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各地回族民间经堂歌各不相同,可谓异彩纷呈。它往往结合当地民间小调填词,或长或短,各具特色。应该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富矿,至今我们对它的开采十分有限。

二、经堂歌的特点与流传

经堂歌主要在民间流传,是通俗易懂的普及性启蒙读物。马德新在其《天方蒙引歌》中写道:“此篇浅语初解出,特为下愚妇孺论。其中至理需参悟,宜歌宜咏可会心。”《穆民劝善歌》中也说:“夸爱快歌上中下,俗言浅义兼白话。经文汉词凑和韵,愚夫蒙童易通达。”这些把经堂歌的基本特点都说出来了。即体裁灵活、语言通俗、对象明确、寓意深远、重在普及。正是经堂歌的这种魅力,有的读者在读《醒世归真》后说:“急早回头,莫要挨迟,无常来到,后悔便难,守清真,速修身,归顺主,弃红尘,以上二十八字,以每字引古人以证之,余自得其书,朝夕玩诵,喜其明白晓畅,言词慨切,汹称时下妙剂,其从之也无难,其推之也无尽,务使贤者修身而践言,愚者迁善而改过,诚家喻而户晓之,蒸蔗然皆为善良矣”。这对经堂歌的特点和作用讲得比较透彻了。

经堂歌篇幅一般都不是太长,段式较为自由,有二、三、四、五、六句等为一节,有的则不分节,一气呵成。经堂歌多为吟诵式,有的在演唱时伴以传统曲调或民间小调,有的经堂歌有独白也有吟唱,更容易于记忆和流传。刘智的《五更月》,也被谱上了民间曲调进行诵咏。据研究,有些经堂歌除了具有伊斯兰传统音调外,大部分用中国传统乐调或当地民歌曲调。流传在宁夏永宁县的《习尔林》的前一段就是用古典“苏武牧羊”的调子改编的,它的后一段则有“王哥放羊”调的特点。经堂歌在演唱形式上,可以是一人独唱,也可以是众人齐唱。这种带有伊斯兰音调特色和民间小调特色的经堂歌,在演唱的过程中,群众把它看得很神圣,故其演唱往往给人以庄严、神圣的听觉效果,所以很受回族穆斯林的喜爱。这些民间的经堂歌“其声调抑扬顿挫,婉转悠扬,优美动听且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怆意味,所以它最能吸引听众。其形象生动的歌词内容又最能引起听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尤其是一些老妇女往往在听的同时就禁不住潸然泪下。”这就使经堂歌在流传上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从语言上看,经堂歌中回族语言特点表现比较明显,多用经堂语,而且有的经堂歌较好地运用了经堂语,是我们研究经堂语的宝贵材料。相对于其他著述,经堂歌在形式与内容上的通俗性,是它被广大回族穆斯林所接受,在民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至今仍荣盛不衰的主要原因。经堂歌语言洗炼形象,概括性强,语气平和,亲切自然,音调流畅铿锵,往往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感染力强。一介生在评注《普批百条》的序中明确指出了经堂歌的上述特点,即语言通俗,音韵和谐,适于吟咏,内容浅中见深。他说:“且其书,语虽俚俗,事虽琐碎,而其所蕴寓之理,实精且奥。智者深见,愚者浅见,而世人之乐于诵读是书者,徒以其声调,适于吾人之口吻而已。”

从经堂歌针对的阅读对象来看,主要是儿童。“凡我教同人,家置一本,使后生小子朝诵暮晓,一目了然,则可以不失命令之真性也”。“使童蒙习之,得其要领,庶以大学始基云”。因此,有的经堂歌的名称就很直白,如《天方蒙引歌》、《清真通俗歌》、《正教一目醒》等。这也是经堂歌的一大特色。

另外,经堂歌在普及和宣传伊斯兰文化知识和回族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还注重劝化,如《劝儿童》、《劝妇女》、《劝世人》、《劝老人》、《穆民劝善歌》等。这些劝化歌,除了教诲穆斯林坚守信仰外,还奉劝穆斯林弃恶扬善,走两世吉庆的道路。这也是经堂歌的一大特色。这部分经堂歌往往针对性很强,有针对儿童的,有针对青年的,有针对妇女的,也有针对老人的。往往根据不同对象,在内容上就有所侧重。如《穆民教女歌》序中说:“向来女子,以德容言工为四德。其实最要紧的,是个德字,是个工字。从前天津严范孙先生,因见女学大兴,形式的文明,日见进步,反致起居日用与妇道上有关系的事,倒抛荒许多了。于是,想出个挽救法子,编成教女歌一本,专在妇德妇工上注意,今特翻印此书,给你们各处的女子们诵读,依着严先生的话办去,不但作成一个好人家,且可有益于一般社会,将来你们还可享受一世的贤名。如以为老生常谈,不但辜负了严先生金石良言,且辜负了本总监期望你们的美意了。所以特地说明此歌的好处,你们须知这本教女歌,真是女子的一身至宝呢。”这篇经堂歌,就是专门写给穆斯林妇女的。若读其歌,通篇言辞亲切,从坚守教门到为人处世,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俨然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语重心长地教导晚辈,很是感人,体现了回族对妇女教育的重视。

经堂歌在民间的流传,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回族穆斯林群众集体创作的经堂歌,是口头传承的。有的地方,唱诵经堂歌已形成一种传统。“唱教门歌,是沧州穆民民间传教的一大特点,尤其是孟村回族自治县丁庄子村可谓妇孺皆会唱,老幼是歌手”。另一种是由学者名流所写的经堂歌,除了以文本形式在流传外,广大回族穆斯林还以其他形式,使之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无论是在回族家庭中,还是在清真寺里,有些经堂歌总是以中堂、条幅、匾额、碑刻的形式出现。“刘介廉的《五更月》,不仅贴在泥屋的墙壁上,而且已经有了正式的阿拉伯语的诠释讲义”。宁夏平罗县宝丰清真寺把刘智的《五更月》直接写在了清真寺大殿外檐的墙壁上,让来清真寺的穆斯林时刻铭记。辽宁凤城市清真寺把马复初的《祝天大赞》刻在碑上,立于清真寺。可见,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留住民族文化的血脉,回族穆斯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经堂歌在伊斯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经堂歌以普及伊斯兰历史文化知识等为目的,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宇宙与人类的起源,小到穆斯林的日常生活等都有涉猎,基本形成了伊斯兰文化知识的体系。因此,经堂歌是回族伊斯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的传播,对伊斯兰文化和回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在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也功不可没。经堂歌的这一作用,马廷树在《清真醒世篇·序》中作了精辟的论述:“觉其勉人为善,一片婆心,昭然若揭。又于吾教自为风气之处,源源本本。辨之纂详,且间出以诗词各体,音节铿锵,词旨晓畅,若使家置一篇,朝吟而夕诵之,则善心自可油然而生。而其徼福于真主者,且永永无穷。间当思之,言有阐道通俗。阐道之言,非精深者不能识,通俗之言,则只期于浅近易晓,是则此篇不独有裨于世道人心,而其觉世之功,尤于性理诸书并行不悖也。”可见,经堂歌与家喻户晓的高文典册相比,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功用。有的专家则认为:“其教育、教诲、警示、普及效果远非一般口头宣教品所能比拟的。”袁国祚在《天方三字经注解》最后说:“凡初学之人,能以熟读,深思,明辨,笃行,则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有的读者在读了经堂歌《醒世归真》后,感叹地说:“余展阅之,见其立言浅近,智愚可晓,有归真主、弃红尘等语,令人名利之心顿消,且勉人敦本修身,勤于斋拜,尤为我教之急务,较之善书只言因果者,裨益为何如哉,汹指迷津之梁,醒世之宝鉴也。”

更为重要的是,经堂歌的创作,其来源大都出自《古兰经》、“圣训”及其他伊斯兰教典籍之中。马启荣著的《认礼切要》中就说:“其念礼之功,予将三十部真经内,择其要言,逐一表明,四字成句,使幼童熟读,可为护身之本。”专业作者创作的经堂歌如此,而民间歌谣的经堂歌创作,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宁夏同心的韦州回族女穆斯林中,长期流传着一些教门歌,如《五更斋歌》、《劝青年人歌》、《伊斯兰教歌》等。这些经堂歌的内容与创作,大致是这样的。“其歌词内容均来自一些老阿訇们平时在各种场合给她们讲的‘卧尔兹’。起初也可能是为了便于记忆,她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你一句我一句的用自己的通俗语言编凑成一段段简洁明快的顺口溜,尔后逐渐增删、润色,最后定型。”这些经堂歌谣是回族群众口头的集体创作,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诵,经过加工、润色,不断完善。这是中国伊斯兰教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它在缺少文字记载的民间广泛流传,更是弥足珍贵。它是回族伊斯兰教口传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是经堂教育的有力补充,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平民化的教育形式。因为对于一般普通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大部分不会阅读和书写,而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正好可补其不足。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是田间还是地头,无论是家中还是经堂,它都可以传唱,是伊斯兰文化传承的策略选择。这是回族穆斯林找到的一种适合自己的伊斯兰文化在民间的传播方式。

经堂歌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这是因为经堂歌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形式,如《三字经》、《千字文》,并赋予了伊斯兰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天方三字经》、《至圣千字赞》等流传较广的经堂歌,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经堂歌这种形式的创作,与经学大师刘智、马德新等的推动密切相关,也与广大回族穆斯林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自救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回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思想史、文学史及教育史的重要文献。本文抛砖引玉,意在引起大家对回族经堂歌的重视和研究,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的经堂歌,为弘扬和发展伊斯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中国穆斯林》2010年第三期)
发表于 2018-1-18 17: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宣传教门,先辈可谓想尽办法,既加大了宣传,加深了印象,而且耐人寻味,让人津津乐道。。。。。
发表于 2018-1-18 2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上传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教小孩子非常好。
发表于 2018-1-18 21: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堂歌让学习变得有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