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9566|回复: 5

爱国爱教光荣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09: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光之盟


——记回民支队随军阿訇蔡永清

今年(编者按:指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民族胜利,《民族英雄马本斋》20集电视连续剧即将封镜,作为献礼片在全国上映。而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的随军阿訇蔡永清,是我们党历史上所领导的军队中唯一的一位教职人员,他爱国爱教的光荣一生,是很值得纪念的。

蔡永清阿訇是回民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山东莘县张鲁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很小就进清真寺学经当海里凡,先后就读于鲁西、冀南、南京、北京等地的经学,后在北京东直门外清真寺挂幛,回到山东临清、阳谷等县当阿訇。他博学多闻,对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波斯文都有很深造诣,而且富有正义感,深受穆斯林的爱戴。

1937 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山东全境很快沦陷。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占领济宁时,枪杀了刚礼完拜下殿的王华斋阿訇和乡老马继祥等27名穆斯林,使大寺街血流成河。在肥城、沂南一带,日军在清真寺内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甚至杀猪,把猪血抹在清真寺大门上。日本侵略者还建立扶植伪政权,拉拢收买回奸败类马良、唐仰杜等人成立山东维持会、山东伪政府以实现“以回治回”,“以回治华”的反动目的。日伪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回汉各族人民的极大义愤。1940年,阳谷再次沦陷,在张秋镇当阿訇的蔡永清怀着国家仇、民族恨,毅然回到了家乡参加抗日活动。

张鲁是有五千多人的回族重镇,西接河北、南邻河南,有马颊河和黄河故道做屏障,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抗日的群众基础很好。很早就成立了党组织领导的回民抗日游击小组,后来发展到30多人。蔡阿訇回到家乡便积极支持抗日战争,与进步阿訇何其宽一起掩护游击队员,把枪支掩藏在清真寺内,躲过日寇的搜索。

1942 年10月,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由冀中转战到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司令部就设在张鲁。在清真寺举行的欢迎会上,马本斋提出聘请阿訇。张鲁镇政府、南北两大清真寺的阿訇、乡老和回民群众一致推荐蔡永清,经过马本斋同意和支队批准,他便正式成为回民支队的随军阿訇。此时的蔡永清已经44岁,上有年近70的老母,下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但国难当头,他融爱国、爱教、爱民于一身,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征程。

1942 年至1943年,鲁西北连续两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伪反动派的围剿与封锁,部队遇到很大困难。40多岁的蔡永清随支队司令部活动,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日夜行军辗转战斗在冀鲁豫边区,不仅马本斋司令、刘世昌主任(回族)爱戴他,支队政委张同钰,副司令赵健民等汉族同志对他也非常敬重。

如果有准备的去打仗,回族战士出发前都要洗好“乌斯里”、“阿卜代斯”(大小净)抱着牺牲的精神,个个作战都非常勇敢。战争胜利后,都要做“油香”(回族的一种特制面饼)庆祝。有的战士牺牲了,蔡阿訇亲自洗“埋体”(遗体),站“者那则”(殡礼仪式),按穆斯林葬礼埋葬。支队平时生活都是清真饮食。改善生活宰牛宰羊,都由阿訇代刀屠宰,不食自死之物。回民支队有随军阿訇,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的政策,深得回汉各族人民的拥护。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300多名回汉族青年儿女光荣入伍,使回民支队由700多人扩大到1000多人。

由于抗日战争全局的需要,1944 年初,回民支队奉命转移。支队政委张同钰与蔡阿訇谈话,希望他能继续随军。他当即表示:不管部队转移到哪里,自己都决不掉队。农历正月初四,蔡阿訇从河南濮县出发与支队领导一起到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看望病重的马本斋并与他挥泪告别。正月初九,部队开始转移。一路上,46岁的蔡阿訇受到指战员的多方照顾,还专门为他配了马匹,但他仍然与年轻战士一样日夜行军。部队先是冲破敌人平汉铁路封锁线,进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继续西行,穿过同浦封锁线,翻过吕梁山,渡过黄河,历时两个多月,进入陕北根据地。这时,部队领导杨得志司令员才宣布了马本斋同志于2月7日去世的消息,噩耗传来,年长马本斋三岁的蔡阿訇悲痛至极,暗下决心,一定与部队团结战斗在一起,报答司令员的关爱,实现他的遗愿——“打败日本侵略者”。

1944年农历三月底回民支队到达延安以南90华里的甘泉县王庄沟驻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来到党中央所在地和毛主席的身边,蔡永清感到一切都是全新的,他是那么兴奋和舒心。后来,回民支队改编为教导旅,由杨得志领导,部队按团级干部待遇给蔡阿訇配备了马匹和警卫,相应提高了生活标准,仍然是部队阿訇,主持正常的宗教活动。

这里距延安不算太远,所以能常到延安清真寺与那里的马生福阿訇(边区政府18名委员之一)进行教务交流和探讨教义教规方面的有关问题。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切接见他,问寒问暖,谈话达半小时之久。在延安召开联合政府筹备大会时,蔡永清阿訇应邀列席会议,幸福地与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会场的前面就座。散会后,周恩来特意来到他面前,同他热情握手,问长问短,嘱咐他不必挂念家,要安心在延安工作。称赞他说: “像你这样的宗教界人士参加到革命队伍你走的路很对,是进步的。”

1945年秋,抗日战争结束,蔡永清阿訇与部队一起转移到黄河东岸的石家寨休整待命。领导上考虑他上有老,下有小,批准他返乡探亲,发给路费和毛驴一头。经过80多天的艰苦行程,终于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不久,蒋介石抓紧调兵谴将准备发动内战,回延安的路严重受阻,蔡阿訇心急如焚。内战爆发后,党中央撤离延安,国民党军又重点进攻山东,他费劲周折都没有找到部队,从此失去了联系。

他便在家乡仍然当起了阿訇,从1955 年起连续被选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二、三、四、五届常委,曾任山东伊协副会长以及县政协常委等。1984年,地质部长张同钰(原回民支队政委)从北京专程到山东莘县张鲁看望蔡永清阿訇,亲手写了一幅榜书“寿字相赠”,并作题记:

“书赠蔡永清先生:

1984年5月访老革命根据地莘县张鲁集。别来40年,老友重逢欣喜非常。我与蔡老42年前一起工作,那时蔡老是地方政府介绍给回民支队的随军阿訇,可谓宗教上层人士,但蔡老与战士一样的生活,过绵山曾夜行120里。今日相见,蔡老已80高龄,容貌体魄仍如当年,今为长者题寿以为祝”。

1987 年,蔡永清阿訇复命归真,走完了他爱国爱教光荣的一生,享年89岁。
发表于 2018-1-16 17: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先贤致敬,求主慈悯他们极其后人!
发表于 2018-1-16 2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国爱教是穆斯林的光荣传统!
发表于 2018-1-16 2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发表于 2018-1-16 22: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永清,上有年近70的老母,下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但国难当头,他融爱国、爱教、爱民于一身,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征程
发表于 2018-1-16 22: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国爱教,不忘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7: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