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1647|回复: 13

永远的普哈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3 21: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荣珍

秋季的江南, 落叶稀疏地落下,不像北方的落叶那样很快就铺满一地。

感受着江南柔柔的秋风,我靠近了运河,走进了扬州,去寻访那个叫普哈丁的圣贤。

我以为,在扬州知晓普哈丁的人并不多,因为他可是七百多年前的一位古人。可是,出乎我的意料,知晓他的人并不少。

在扬州开清真饭馆只有两个月的青海人告诉我,普哈丁墓园就在解放桥附近。

当我乘出租车时,司机很熟悉我要去的地方,我略带惊讶地问他可是回族,他摇着头说,那个普哈丁是我们扬州的历史名人,谁不知道呢?解放桥正在大修,但熟悉道路的司机很快在绕行中将我送到了普哈丁墓园。

七百多年前的一个夏日,普哈丁躺在一艘缓缓南行的船里。他从山东济宁雇船沿运河南下,已经好几天了。

船身靠岸时轻轻震动了一下,他睁开久闭的眼睛,支撑起衰弱的身躯,望着滔滔不绝的运河水,望着运河边那个草木葱笼的小土岗,用微弱的声音说,终于到了。船家把船泊好,就来搀扶他上岸,呼之不应,才发现他已神态安详地去了。他身后留有遗书,让他的朋友当时的广陵(即扬州)郡守葬他于运河边,郡守遂其心愿,将普哈丁厚葬于运河边那个草木葱笼的土岗上。

于是,七百多年后出现在我眼前的就是这座坐东朝西、面临运河、古木参天、绿阴如盖的普哈丁墓园。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必有着虔诚而又坚韧的性格。普哈丁,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第十六世裔孙,坚守信仰是他的本性,传播和弘扬伊斯兰文化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况,穆圣(愿主福安之)曾教导他: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那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对他也充满新鲜的诱惑和无穷的吸引力。于是普哈丁怀抱着神圣的《古兰经》,乘上希望之舟,满载着友谊和愿望,向着那个学问深奥的东方古国,信心百倍地起航了!

船漂洋过海,乘风破浪,进长江,入运河,最终停泊在当时号称“扬一益二”(扬指扬州,益指川府益州)的中国东南经济贾易中心的扬州码头。流传至今的一幅古画见证了这样的情景:扬州码头上,一只远道而来的船只正在装却货物,船上的人却是头缠“太斯达尔”、身穿长袍的阿拉伯人。你能说这不是普哈丁吗?即使不是普哈丁,你能说这不是远航而来的波斯人或阿拉伯人吗? 东方中国,伸出友好的双臂,热情地拥抱了他们。

从西域、从海上来传教和经商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娶妻生子,华夏文明与阿拉伯文明正在碰撞,寻找着双方紧密的契合点。“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六朝的诗句说明了扬州是个商业城市,对以经商为传统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讲,这极具吸引力,而他们也闲云野鹤般神游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没有清真寺的生活算不得穆斯林真正的生活。普哈丁,是牢记自己使命的。在繁华似锦的扬州,建造什么样的清真寺,才能满足成千上万旅居或定居中国的穆斯林民众的需要呢?普哈丁被一座座造型精美的东方建筑吸引住了。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形成了,应该建造一座具有中国风格又能体现穆斯林特点的清真寺。为了让理想付诸于现实,他罄尽财力相助,在扬州筹建清真寺。呕心沥血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座造型颇似仙鹤展翅高飞的清真寺在扬州落成了,放飞了穆斯林的理想和愿望,信仰更加坚定不移。这是一座造型典雅、肃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建筑。礼拜殿前部为单檐硬山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南北两侧对称,称南窑、北窑。从此,这座寺因造型别致而被称做仙鹤寺,与广州的怀圣寺、杭州的凤凰寺、泉州的麒麟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清真寺。四大名寺中,怀圣寺建于唐代,其它三寺大概均成于宋元时期。而普哈丁是不是将清真寺风格中国化的第一人,尚不可知,但他的远见卓识和他的壮举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中和回族形成史上是能够重重添上一笔的。

杜甫有诗曰:“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释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杜甫的诗里印证了两点:一是他的朋友是胡商(指波斯人);二是扬州是商都,消费也高,杜甫想去,也得问问米面的贵贱方敢成行。扬州滨江临海,是水陆交通的要冲和枢纽,是非常适于经商的地方,所以,扬州商人多,而且是四面八方的商人云集在这里,扬州商贸发达,市面繁华,成为世界商人瞩目的中心。普哈丁是中阿友谊的使者,也是一位商人,所以他带着神圣的使命和高超的经商本领来了,其他的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也来了。据史书记载,这些拥入扬州的胡商、番人达到成千上万。后来, 他们在扬州的居住地被称为“番坊”,现今仍然被称做“波斯庄”,地方政府为其镌刻了“中波友谊源远流长”的纪念亭。波斯人的日常饮食习惯至今还影响扬州。当地有古民谚“波斯庄,泪汪汪,一日三餐荞面汤,一年吃了三顿饭,全是沾的祖宗光”。扬州原不产荞麦,因波斯人食荞麦汤而多了一个麦种,而且现在的扬州大饭馆里是当做一种美食来做的。也许民谚里也有波斯人生活困顿的意思,但我看来,这大概是普哈丁身后几代的事了。扬州现有土语,讥讽某人为“波斯”,含义是炫耀、显摆。语言多由演变而来,我想“波斯”原意并无歧视之意,而是波斯商人以经营珠宝和香料者为多,这些物品本是奢华之物,不炫耀、不显摆又怎么被世人知晓、观瞻和欣赏呢?普哈丁在扬州十年,他性豪爽、乐善施,喜结天下朋友。他在江南、江北和山东等地传教,又在扬州建成名寺——仙鹤寺,声名日益远播,他的生意也日渐兴隆。他喜欢扬州,也热爱扬州,把这个最初登陆的地方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归宿,所以当他的至交广陵郡守葬他于扬州的运河边时,他是安然入睡的。

走进普哈丁墓园,在展览室里遇到一位从宁夏远道而来的穆斯林,他见到我时有些激动,询问我从哪里来,我说兰州。他感叹地说:“圣人啊,我们早就该来了!今天才有机会瞻仰,真是难得啊!”这时,墓园右侧的清真寺里人声鼎沸,从寺里陆续走出多位头戴白帽的穆斯林,他们刚做完礼拜。他们是扬州的穆斯林。宁夏的那位教胞更激动了,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与那些人交谈起来。看来,普哈丁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

我在墓园里排徊着,发现着,感叹着。普哈丁墓园的门上,刻有“天方矩镬”四字。天方,指伊斯兰教的圣地;矩镬,当为典范之故,意可释为阿拉伯的典范人物。普哈丁墓建于一亭中央,整个墓的外形与古埃及法老金字塔颇为相似。我想,在清真寺和墓园的选择上,普哈丁有着不同的意向。清真寺更贴近日常生活,就建得通俗些,与时代靠近些;墓地是一种永恒的回归,“质本洁来还洁去”,让它原始些、本真些更好,因此墓园有了阿拉伯风格。这里除普哈丁墓外,还有阿拉伯人撒敢达、马哈默德、马六丁与法纳墓;有元代阿拉伯人捏古伯等人的墓碑;有明清两代扬州伊斯兰教著名阿旬的墓。

这么多历朝历代的先贤和英雄人物聚集在普哈丁周围, 墓园真是藏龙卧虎的一块风水宝地啊! 脚步轻轻地走着,心里沉沉地掂着, 怕打扰了先贤们的清静。这时, 我的又一发现让我的心脏几乎承受不住这巨大力量的冲击,那就是他们是向西掩埋的。

难道说他们在眺望着什么,期盼着什么?墓园的大门坐东向西,门前就是那闻名遐迩、流尚了千年的大运河。当年普哈丁远涉重洋就是沿运河而行落脚扬州的,如今,他长眠在这里已经七百多年了,但无论身前身后,那故土天方都是他心中永远追寻的梦,也是长眠在这里的众先贤们的梦——向西,向西,向西!生也向西,死也向西,墓要向西,因为我的灵魂早已属于西域。是的,他们的身躯虽留在扬州,但他们的心却随水而行,追寻心灵世界,追寻真主而去了。

秋风吹动树叶哗哗作响,抬头一看,普哈丁的墓旁竟然立着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哦,是一裸数百年的古银杏树,那金黄色的树叶在夕阳照耀下金光灿灿,与金字塔式的墓尖相映成辉,整个墓园霎时显得堆璨夺目,好似披上了圣光。银杏树是珍稀树种,是亿万年前的地球送给今天人类的珍贵礼物,有它来陪伴和护卫着普哈丁,与众先贤们日夜相守,恰是天造地设的最佳安排。树千古,人亦千古。永远的普哈丁,就这样长驻在人们的心里。

发表于 2017-10-13 2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还没有去过。托靠真主今年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去一下广州扬州南京等几个地方。
发表于 2017-10-14 06: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穆圣(愿主福安之)曾教导他: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发表于 2017-10-14 0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伯连接起我们的思念
发表于 2017-10-14 09: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的江南, 落叶稀疏地落下,不像北方的落叶那样很快就铺满一地。
值得尊敬的伟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发表于 2017-10-14 19: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到中国的先贤都不容易                                 
发表于 2017-10-14 2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朗读了这篇文章   不禁想去探索四个名寺
发表于 2017-10-14 2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先贤的感情表达的很真挚。
发表于 2017-10-14 21: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道而来的中国先贤,真是让人敬佩
发表于 2017-10-14 22: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t 发表于 2017-10-13 22:24
我也还没有去过。托靠真主今年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去一下广州扬州南京等几个地方。

约呗,一两天可以全部走完,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