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启明星

中国经堂教育与陕学阿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传弟子 “窝梨”之品贾麻子老爷事略

贾麻子老爷(约1800—1880年),系周老爷著名的八大弟子之一,祖籍陕西泾阳人。贾老爷是周老爷的高徒,学识渊博。从米中一阿訇碑文中发现,米曾跟他的师兄学习《弗格》亥。贾老爷阿訇曾在陕西各州府开学讲经,后在咸阳开学,归真后埋于咸阳渭城湾胡家沟胡太师墓旁,文革后,坟堆夷为平地。一九五三年,贾老爷的四世孙贾谦三阿訇在西安大寺求学时,常去咸阳为先祖上坟。贾老爷经传五世,代有传人。其子贾德真阿訇(1840—1926),陕回起义十年战乱中,携妻室儿女,随义军流落张家川,后定居平凉大岔河沟唐庄村,开学执教近五十年,为战乱后的平凉教门贡献卓著。四世孙贾谦三阿訇,现年80岁,秉承先祖遗志,早年师从前辈先贤米明善阿訇念经,饱饮了先贤精萃清纯的尔林甘露,经学基础扎实雄厚,为现代平凉品学兼优的大阿訇。五世孙•贾春秀,幼习经学,年青有为,现任毕家清真寺阿訇。
相传,贾麻子老爷是清朝末年众人公认的“窝里”之品。时有江南某县学子来西安在老爷学内求学,一日要求回家探亲,贾老爷
嘱咐,“你回家路上要注意,一定记住我的话,一不避,二不上,七升糠,三升米,有话说给高文举。”这位学子在途中行走,第一天,遇大雨,和一帮行人共避在一崖下,忽记尊师“不要避”的嘱咐,他立即醒悟,速离崖下,瞬间,山洪暴发,崖下数人被洪水卷走了,唯学子一人得救。第二天行至江边,船主呼叫“快上船!”这位学子正欲抬步上船,忽记尊师贾老爷“不要上”的话语,向船主说,“吾下趟再上”。该船行到江中,出现故障,沉没江底,数十人丧生,这学子二次得救。后来这位青年学子平安回到江南故乡,人已筋疲力尽,晚上和妻室入睡,半夜里来了一个人,持刀向学子砍来,不料误将妻室砍死,逃之夭夭。天亮后,地方小官处理杀人事故,判定是这位学子杀了其妻,县官传学子上堂,问曰:“何以杀妻?”答曰:“我们两口子入睡后,外面有人进来杀了我妻之后逃走。”县官又问:“你干什么?”答:“念经人”。又问师傅是谁,答曰:“陕西贾老爷。”县官又问:“你走时有何指示?”答曰:“一不避、二不上、七升糠,三升米,有话说给张文举。”县官又问乡约(地方官)姓啥?答曰:“米山升”问妻室何姓?答曰姓康。又问学子你知道县官本人大名否?答曰不知道。这位县官就叫高文举。县官又问学子路上有何应验?学子一一详述路上所遇两次大难,又如何得救。县官大人对贾老爷预见大惊,立即判此案为冤案,这位学子获得生还回乡,后经调查,这位青年学子在外求学多年,妻室有外遇,案情大白。数月后,青年学子再返西安求学,谒见贾老爷,老爷已归主。贾老爷为我教“窝犁”之品。
附:贾老爷家谱世系表
贾麻子老爷(1800—1800)周老爷八大弟子

子      贾德真阿訇(1846—1926)定居平凉大岔河

孙      贾清廉(1894—1969)曾任唐庄寺社首

四世孙     贾谦三阿訇(1924—81岁),平凉吴坡阿訇

五世孙     贾春秀阿訇,现任平凉峡门毕家寺阿訇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堂教育九传弟子彬州虎爷

彬州虎爷(1820—1905年),系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周老爷的八大弟子之一,原籍陕西彬州县秦口镇,生于清嘉庆末年(1820年),早年在西安师从周老爷攻读伊斯兰经典,学成后在陕西、河南等地任教,设账讲学,成为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的主要传人。清同治年间(1862年)四十二岁的虎爷率我回族义军,颠簸流离,不屈不挠,餐风露宿,与卡非勒周旋拼杀,转战数省,历时十年。我陕西先辈八十万义军被残暴的清军尽遭杀斩,男子十二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全部罹难,壮烈牺牲。死里逃生的幸存者老弱妇孺万余人,发配于平凉、泾源、固原三地的干山枯岭,深沟陡洼。虎爷起初流落固原,后定居平凉南塬。劫后余生的先辈们为延传教门,保持伊玛尼信仰,在各地首先建起了清真寺。彬州虎爷作为清末陇东地区(平凉、固原、化平)的第一代大阿訇,担起了挽救教门,复兴经堂的重担,在平、泾、固各地开学执教,讲论尔林,培育人才,前后开学三十余坊,门徒遍布陕甘宁新。为战乱后的西北经堂教育复兴贡献卓著。
据传,马良骏、县南马等阿訇曾受业于虎爷,虎爷归真后,良骏和县南马阿訇常到吴坡山上坟。据新疆可考资料传来,虎爷曾在乌市,哈密、昌吉等地区任教多年,在边疆培育了好多优秀弟子,最著名者有张扬秀,昌吉张门阿訇的始祖,近代新疆大阿訇之一。张扬秀跟虎爷念经十余年,一八八四年由虎爷在昌吉穿衣挂幛,张门后代尔林辈出,有张文选,张福善都是后来的良骏大阿訇门徒。故此,虎爷乃新疆经堂教育早期传播者之一。
光绪末年(1905年),八十有五的虎爷回吴坡村开学,心尽力竭,顺主归真,埋于吴坡半山腰坟园。虎爷一生坎坷曲折,历尽艰辛,为主为圣,鞠躬尽瘁,深受教民敬仰。相传,虎爷归主三年后,常有后山石灰沟汉族老人们进城路过吴坡,每每碰见虎爷乘骑骡子行路。后人誉为“窝里”之品。祈求清高的主提升虎爷在天园中的品级。
虎爷之子虎大师傅,秉承家学,曾在固原、哈密、吐鲁番、平凉的清水岭开学执教,归真后,埋于清水岭。
虎爷的坟上有古柏一棵,生长近百年,树冠呈园筛形,遮日避雨,保护虎爷的灵躯长眠于山坡上,实为奇迹。
虎爷后裔,居住在平凉大岔河山郎坡。五世孙虎智林,年三十三岁,勤劳苦干,善作生意,虔诚教门,于2001年7月25日,为缅怀先祖传教业绩,激励后人,振兴吾教,遂勒石成碑,以名传青史,流芳百世。
附:虎爷家谱世系图
彬州虎爷(1820—1905埋平凉吴坡)→二世     虎阿訇(1860—1939埋平凉清水岭)→三世
虎进山(1889—1969埋上山郎坡)→四世孙     虎金梅     虎腊梅 → 五世孙     虎智林     五世外孙
刘中明     刘七三     刘海军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中国回族伊斯兰史上第一次大劫难

清高的主为考验它的众仆人,它意欲安排了中国穆斯林坎坷曲折,多灾多难的命运。吾教人因受伊斯兰精神陶冶,他们勤劳勇敢,智慧过人,利用今世,营谋后世,建国治家,屡在人前;他们以崇高的敬主和不倦的进取精神,在大汉民族包围的国度里,扎了根,形成了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回回民族。为此,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对我回族伊斯兰仇视压迫,诬蔑嘲笑,甚而妄想斩杀取缔。清朝未年,民族和教门的灾难来临了。
云南的灾难(1856-1872)
公元1856年,面对清朝卡非勒杀回灭回的暴政,我云南杜文秀为“驱逐鞑虏,革命满清,出民水火”,挽救族教,在巍山县组织回民起义,以大理为根据地,称帅设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回族革命政权,历时十八年,席卷了五十三个州县,震撼了大西南,动摇了满清统治。1872年冬月二十六日,清军攻陷大理城,杜帅为留住依玛尼之根,挽救族教生存,舍身保民,壮烈就义,云南回民起义悲壮失败。清将岑毓英、杨玉科令义军交出武器,勒索买命钱40万两白银。当义军交出武器和白银后,清军背信弃义,下令将手无寸铁的十万回众集中城北鹤阳村,以重兵包围,于腊月十一日晨,随着城南五里桥三声炮响,二十万清军“卡非勒”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杀人表演。大理城内外、上下两关、沿海一带,同时动手,只见凶恶的“卡非勒”如虎入羊群,上自银发衰老,下至黄口小儿,大砍大杀,一个不留,一时间火光冲天,骨肉横飞,血水横流,哭声震天,尸堆如山,苍山披白,天昏地暗。少数虎口逃生的幸存者,收尸于锦溪,垒成了三个万人坟。如今每年腊月十一日,全大理回人都要到万人坟上去上坟,这一天称为亡人节。啊啊!可悲啊!遭难前,大理回人有二十六万之众,屠杀后所剩无几。直到一九五六年(人口普查)的八十四年间,我大理回民才恢复到五万余人,尚不及当时的零头。历史是绝不能忘却的,今日云南民族兴旺,教门昌盛,乃是我先辈英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的灾难(1862-1872)

满清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二十七日,我陕西先民为反对满清政府和大汉族残酷压迫,为护卫教门,为求生存,不得已揭竿而起,标旗反满,陕西渭河两岸,八百里秦川,长安、同州、凤翔三府和乾、彬、鹿三州,共二十三县,八十万回人,手持长矛大刀,组成十八大营,携着老少家眷,背井离乡,餐风露宿,在血风醒雨、饥寒交迫中与装备洋枪火炮的清军及汉人绅士民团,周旋拼杀,浴血奋战,历时十年,转战西北五省,于一八七二年弹尽粮绝,悲壮失败。除英雄白彦虎勇破重围,冲出国门,带领义军家眷3314人,流落异国他乡,直到一八七七年十二月六日,到达俄境尔吉斯。起义前陕回八十万先民,十有九尽遭杀戮。清政府以“安民”为名,将男子十二以上,六十以下,全部砍杀,为数不多的老弱妇孺万余人,为保住教门的油香根,为免于种族灭绝,接受清廷的安抚,被发配到平凉、固原、泾源等地的荒无人烟的穷山僻壤。在那里忍辱含辛,披荆斩棘,建立了如今安身的第二家园。
大刽子手左宗棠法西斯式的剿洗之后,我回回先民耕作千余年的万顷肥沃良田,夷为平地,八百座清真寺俱焚于火,除西安城外,占全陕人口三分之一的八十万回人被倾族灭绝,茫茫关陇大地,再无我回人之足迹,弥望白骨焦土,千里萧条;平凉、泾源、庆阳、固原四地之间,数百里人烟断绝,豺狼夜嗥。浩劫之惨实为天下之所未见也。
云南、陕甘战乱近二十年,清朝统治者及卡非勒仕绅土壕乡团,以惨绝人寰的恶毒手段,见回不留,剿洗杀戮,加上对甘、青哲派教民数十年屠杀,刽子手左宗棠共剿杀我西北、云南回民三百万之众,使我伊斯兰民族和教门元气大伤,几近崩溃和灭绝,确属世界五千年文明史罕有之浩劫。曾一度辉煌灿烂的经常教育也随之荡然无存了。
清高的主意欲保护它的教门,伊斯兰绝不会泯灭。真主说:“你们不要灰心,不要忧愁,只要你们有正信,你们便是最胜利的。”(古兰3:139)我幸存的先民们,有一个不屈的信仰魂,屡赴屡起,他们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劲生命力。他们受抚后,在贫脊的荒山陡畦,开始兴建家园,垦荒耕种,人力拉犁,艰苦度日。我们的先辈们,百余年来,在人间的最底层,流着血,走着最艰难的路,但他们总是挺着高昂的头,从不丢弃圣洁的信仰,在饥饿困苦的胁迫中,坚守着正道,看守着自己的伊玛尼。他们把伊斯兰的火种带到了第二家园。只要稍一安静,他们就像奔跑的骏马,喘着气就兴建礼拜寺,五番拜的帮克声又在陇东大地的山谷中悠悠响起,寺院里也传出了小孩子的朗朗经声,家长们踊跃送子弟进寺院接受经堂教育,在战乱中历经九死一生的阿訇们挺身而出,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讲经育人,复兴教门。
附:陕回起义中西安城内的回奸
1862年,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回民起义,当时西安城内回民提心吊胆,而城内上层回奸很活跃,相传有三人:
铁维衍,给卡非勒告密,说回民要反呢;
马兆骐,是个文奎,他纵使城内某阿訇出城说 降,即被汉人处死;
李家丰,也是个文奎,因告密而使渭南等县回人全被血洗。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陕回起义十八大营中的几位元帅阿訇

于彦禄阿訇
十三营元帅,陕西大荔王阁村人,起义前是开学阿訇。王阁村起义前有人400户,全部起义。于彦禄领兵打仗非常勇敢,在西峰董志塬被清军刘锦堂所追,他的战马不向前走了,元帅下马,放下手中的快枪,持一棍,将敌骑一个个打下沟去,后面大兵来了,元帅左腮中弹,他便匿伏崖下,躲过了敌人。又一战在化亭的尖骨山,后有黄道台追赶,前有清兵堵截,义军处境危急。大营的官兵们都想杀掉自己的家属,营内阿訇们阻止。于彦禄带兵绕道破黄道台,占领了尖骨山。时有民谣:“兵行尖骨山,堵营一百天,血染管子峡,淋雨四十天”。化平王阁村的于春福(于元帅孙儿),1956年时71岁,他幼年时常来此地,看到尖骨山峡中,白骨垒垒,实在伤心。华亭尖骨山扭转了形势,后来各大营都到了宁夏金积堡。不久,于彦禄中计,被清军刘锦棠请去赴宴,趁机杀害。于阿訇后裔被安抚在泾源王阁村。
禹德彦阿訇(1822-1908)陕西大荔人,陕回起义十八大营元帅之一。阿訇为人正直,少年时家贫。一八六二年五月,加入义军,和白彦虎、陈林等,组成20万反清大军,阿訇为十三营元帅,1863年,义军在陕失利,撤入甘肃董志塬,在董志塬住了三年。1868年,清兵向董志塬大举进剿,义军逼至宁夏金积堡、同心、西海固一带。1869年,战事失利,禹德彦、白彦虎率义军前往河州,与河州义军联合战斗。禹阿訇在与敌兵战斗中,身先士卒,勇猛杀敌,清军损兵折将,闻风丧胆。1872年西宁之战失败,禹部人马伤之众多,粮草断绝,无奈接受左宗棠招抚,后率义军家属定居泾源十二堡和华亭县一带。1883年(光绪八年)创建了华亭大寺,1901年(光绪26年)在华亭北关创建了北大寺,之后又创建了杨堡寺、安口西大寺等十余座清真寺,于1908年(光绪三十三年)归真,享年86岁。禹阿訇后裔现住华亭。
赫明堂阿訇(1821--1871)
陕西同州赫冶家人,经名叶儿古拜,人称赫冶古。少年时期曾跟周老爷念经,即长,跟西安城内的大刘阿訇求学。清咸丰年间,三十多岁,远赴云南开学,受杜文秀影响,于一八六二年五月,和在云南作生意的任老五(任武)一块儿回陕西。回来后不久,陕回起义暴发,任武和赫阿訇在同州(渭南以东)挂了帅。成为十八大营的元帅。
赫明堂阿訇领兵足智多谋,神通广大。相传,在每次攻城前,手里拿一把米,或一把土,口中念着“嘟哇”,手一掸,把米撒出,前面即起大火,城随之破。起义初期,赫元帅领导义军围攻同州府城、朝邑县城,参加多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率义军围攻临潼城,支援仓头和凤翔府围城战等,屡建战功。
一八七一年,赫明堂率部从金积堡扯到固原。判徒孙玉宝被清军收买,封其为正西王。孙玉宝设诡计,请赫帅进固原城赴宴,赫帅预知事不妙,但无法推辞,故轻骑简从,进固原城赴宴。孙玉宝在城楼上目睹赫帅已进城,命令手下叛徒马正和(回奸)带兵在固原城第三道城门内,杀了赫元帅,时年50岁,求主升品。
民国初年,西安有一戏班,歌颂赫明堂阿訇一生,铁骨铮铮,死不投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行。在戏剧开场的台词中有:“头缠白巾小雁塔,清真寺里跟主麻,若问某家名和姓,周老爷的小满拉。”
赫元帅阿訇的后裔多在固原中水河一带定居。其五世孙赫秉真阿訇,原籍平凉大岔河山郎坡,后定居乌市头屯街。赫秉真阿訇早年在包头跟云南二爷念经,后又追随马良骏大阿訇求学,是良骏阿訇的暮年弟子。曾在乌市、包头大寺、平凉东台等清真寺任教多年。
陈林阿訇(1828—1908)陕西渭南人,起义前当阿訇。1862年5月21日,参加义军,被选为十八大营元帅。陈阿訇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在董志塬坚持战斗三年,在白吉塬战斗中,阿訇诱敌入营,把人马分数十路杀出,将清兵包围,给敌打击沉重。一八六七年二月,义军合并十八大营为四大营,向宁夏金积堡方向转移,陈林等领兵先行护送家属辎重,到达金积堡后,与哲派起义军领袖马化龙汇合。清廷剿回刽子手左宗棠调大量兵力,对金积堡围而不攻,并割断外援。在堡内粮食断绝情况下,陈林带三千人马到花马池找粮食,和清兵在陕西定边的砖井遭遇,在激战中,陈林阿訇的腿、腰被火炮打伤,遂扯回金积堡。入冬后,堡内粮断,马匹已宰杀吃完,为保住堡内义军家眷性命,留住教门的根,陈林阿訇等携老弱妇幼八千余人,赴清军营外求抚。受抚后,被安置在平凉的大岔河、杜家沟和泾源县三地。
陈林阿訇定居泾源县涝池坊。一八七四年(同治13年),即定居化平第二年,在北伍家首建泾源第一个清真寺,并开学北伍家。陈林阿訇在大殿里讲“吾尔子”时,斥责坊上的财东伍七,批评他在寺旁建砖瓦窑,烟熏火燎,有损教门,引起伍七不满,怀恨在心。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某日,阿訇从泾源黄岭寨骑马回寺,途中被歹徒伍七杀害,享年八十岁。事后歹徒逃至新疆,在离乡的路上被一次意外的大火烧死了。祈求清高的至公道的主提升陈林阿訇在天园中的品位。陈林阿訇长眠在涝池村一个苍松翠柏遮天敝日的坟茔中。阿訇的后裔住涝池、四世孙陈喜奎尚健在。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传弟子著名阿訇事略

十传弟子      西北经学泰斗——普洱马阿訇传略
普洱马阿訇,名为马寿清,字仁山,西北、西南各省穆斯林尊称普洱马老爷,他的先人原是云南河西大东沟人,祖父是大阿訇,带着家眷到普洱县讲学,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寿清生于普洱,所以有普洱马之称。
寿清出身阿訇世家,少年时跟祖父和父亲念经。1834年寿清20岁时,负笈北上到中国经堂教育的中心——陕西求学,因聪颖好学,曾得西安米二太爷资助,跟随周老爷的弟子陕西米三爷和云南剑川马阿訇学习(尔歌一德)(认主学)和《烂麻而其》,又跟细摆阿訇学习《白达微古兰经注》。寿清学成后,应米二太爷的约首聘于米家庄开字。寿清阿訇经书两通,学识渊博,根基雄厚,一生执教六十年,先后应聘在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诸省设帐讲学,学内常招各地学子四十余人。阿訇敬业笃学,清廉守正,忠于主道,屹然为一方重镇,讲经授徒,全力贯注,足以开创风气,为世人所重。

同治元年(1862年),陕回起义爆发,穆斯林组成十八大营,时寿清48岁,已是开学阿訇。他作为随军依玛目,参加了十年反清起义,且是白彦虎的军师。据清史记载:“有称普洱阿訇者,尚在贼中,视为戎首.”(左宗堂同治八年六月三十日奏折),普洱马老爷在离乡背井、战乱不安的十年岁月中,给我们留下了厚厚的、珍贵的战争日记(用小儿锦写成的),现保存在平凉后裔马维才家中,有待史学家研究。
一八七二年,与清军洋枪火炮周旋拼杀,转战数省,历时十年的反清起义失败后,英雄白彦虎勇破重围,流落异国他乡,我陕回起义数十万穆民父老兄弟尽遭萘毒,男子十二以上,六十以下尽数杀斩残害,剩下的老弱妇孺分散发配于远城无水的高山枯岭。普洱马阿訇作为陕回万众领袖,为保存实力,延传教门,在事关万人性命,事关教门存亡的关键时刻,毅然代表回民一方在安民协议书上庄重签字。五十八岁的普洱老爷从此定居落户在平凉上杨翟家沟。受尽战乱磨难的陕回起义幸存者万余人落户平凉、化平,先辈们保持着高度纯洁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穷乡辟壤,高山枯岭上垦荒种地,兴办教门。他们站稳脚根之后,首要的大事是建立清真寺。年近六旬的普洱老爷,把陕西学派的经堂教育学风随即带到了陇东的平凉、化平。
相传阿訇在河南善义堂开学时,学风甚严,仪容高贵,为历代阿訇所不及。每日五时礼拜,必命海里凡排班站队,衣冠齐楚,而阿訇亦长袍大褂,威风至极。若因事外出,辄以数辆车随之。
普洱老爷一生,守贫不贪,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一孔破窑洞,没有分文财产。相传在战后的年代里,平凉、化平的教民数千人在一次知感主恩的“尔买立”上,为他们的随军依玛目普洱马阿訇,准备了金银宝石贵重物品,堆满四个方桌,请阿訇讲“吾尔子”。阿訇指着这些物品说:“这是奔波今世之人所喜爱的,难道你们叫我也喜爱吗?我希望你们的是善功和诚信,是求真主的喜,这些年我们遭了大难,应当有大觉醒,……你们把这些东西收回吧!我分文也不能受。”

普洱老爷执教六十年,呕心沥血,讲经授徒,全神贯注,百余名大弟子遍布西北、西南大半个中国,为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的发展延传作了毕生贡献。驰名的大弟子有:昌吉马阿訇、徐州余阿訇、马良骏阿訇、柴墩岭阿訇、窑里马阿訇(张川人)、穷摆阿訇、(埋白坡公墓)、桂花营松阿訇、桑坡马长清阿訇(心斋之师)、广东杨阿訇、河西马阿訇、云南王家鹏阿訇、大理马阿訇、云南刘阿訇、云南小李阿訇、青海长脖马阿訇、河州绿辣子阿訇。慕年弟子有昭通马阿訇(平凉南塬山郎坡)、王继宗阿訇、马怀喜阿訇、马四阿訇、老云南马阿訇(马宝,云南二爷之父),普二爷(马鸣春阿訇)。普洱老爷在成都皇城寺开学三届十八年,对四川教门贡献很大,他在成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弟子,受聘四川各地执教讲学,至今四川各地的教门与大西北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可以肯定地说,普洱老爷是陕学在四川的鼻祖和奠基人。在皇城寺,培养的著名弟子有杨善精(平凉上杨的杨老爷),洪秃子阿訇、(化平王阁人)四川的马如九阿訇、马良宪阿訇、马古泉阿訇、云南的王家鹏阿訇。其中尤以古泉和家鹏最为驰名。马古泉阿訇继普洱老爷统教成都皇城寺三十余年。四川各地经师多出自老爷和古泉门下,可见四川经堂教育确系源于普洱老爷所传。王家鹏阿訇(1854~1944)云南开远人,跟普洱老爷学成后,曾在甘肃、陕西、四川任教多年,1909年返云南开远大庄执教三十年,后到沙甸执教六年。1916年赴麦加朝觐。家鹏号称云南近代四大经师之一。
光绪十年(1885年),普洱老爷受聘河南善义堂讲学。在善义堂大力教授学徒,常招海里凡四十余人,讲学风气甚隆。河南桑坡大阿訇杨良俊、马长清(白心斋之师)即出自老爷门下。普洱马老爷在河南和杨泰恒、杨泰贞(人称阿訇王)一道,对经堂教育在河南的发展奠基起了巨大的作用。
习于陕西学风,对于认主学造诣颇深的普洱老爷,在善义堂讲学期间,当时中亚一带的苏菲“天人合一”的歪理邪说在中国大西北泛滥成灾,流毒蔓延,纯洁的伊斯兰受到了污染,使一些阿訇们误入迷途。认主学上,关于真主与物“同在”的问题,阿訇们之间解释不同,有的说是“体同”,有的说是“用同”。普洱老爷引经据典就“同在”问题,用阿文著短论一册,题作《白牙奴里买耳也》即解明“同在”,于1887年(光绪12年)在善义堂木刻出版。他在此经中,驳斥诸家看法,提出他的见解:“真主与万物之‘同’,即不是‘体同’,也不是‘用’同,只是在‘知能’关系上相同罢了”。此经传扬出去,立刻声名大起,各地学者云集善义堂,跟老爷研究学习这一门学问。普洱老爷解明“同在论”的《买尔也》问世,对发展中国经堂教育,捍卫伊斯兰正统思想,抵制异端邪说在中国大地上渗透传播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中国历史学家白寿益先生,赞扬云南普洱马老爷和北京王四爷(王守谦)两人是周老爷之后,清末的中国西北两位举足轻重的陕学大阿訇。普洱马老爷乃中国陕学阿訇中,百余年来第一个著经立说,拨乱反正的阿訇。他的名著《明理居正》一经(即同在论),以充足的证据和精辟独到的见解,批驳了无知“苏非”的“天人合一”和《懒经》的作者查密史的谬误主张。普洱马老爷这部灿烂夺目的力作,点燃了百年来阿訇们对“人主合一”,所谓“浑同知能”的苏非歪理邪说和变更真主教门的庸愚们的批判的火炬,他使那些主张“人主合一”歪理邪说的人,变得张口结舌,使他所的邪说变得言虚理伪。老爷的力作,粉碎了当时甚为风行的以“人主合一”而招揽人们崇拜的人。百年后的今日,仍然是广大阿訇们的一盏明灯,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洱老爷定居平凉后,先后在平凉老庄、大秦、化平的黄岭寨、张家川、会宁县等地任教,期间又培养了一大批弟子,其中以老云南马(马宝,云南二爷之父),柴墩岭、马良骏最为驰名。柴墩岭阿訇主要执教西海固地区。据史料确证,他是西、海、固三地区经堂教育陕学传人和奠基者,他的弟子麻子老爷,再传弟子县南马,三传弟子小马阿訇都是近现代西、海、固地区的大阿訇。
普洱老爷对中国教门的特大贡献是,他给大西北培养了一位学贯中阿、著作等身、誉满口里口外的马良骏阿訇,号称全疆总教长,弟子满天下。马良骏阿訇(1867—1957),二十多岁从张家川来平凉求学,定居平凉南塬五老沟穆家庄,师从普洱马门下深研认主学,良骏阿訇深得普洱老爷真传,不但学业大进,更主要的是思想大转变,也是良骏阿訇的人生转折点。普洱老爷博大精深的尔林,使哲派阿訇马良骏完全继承了胡太师创立的陕西学派,堪称胡太师再传弟子门人之一。一百多年来,良骏阿訇遍布西北大地的数百名弟子,将陕西学派经堂教育流传至今。
马良骏阿訇在他的名著《太里赫苏》一经中赞扬他的恩师普洱老爷说:“我的吾师塔子、我们的毛俩、逊尼国的大阿訇、时代的豪杰——普洱马。”良骏阿訇在评论普洱老爷名著《白牙奴力买而也》时说:“他否认真主的本体与万物的“浑同”是正确的,是合乎理智的,是合乎古兰明文的(太里赫苏第一册185页)”
相传,在陕回起义失败后,清府镇压回民的刽子手左宗棠问普洱马阿訇:“古兰经是高洁的,何以写上猪字?”阿訇答:“给大人手上写个火字,你能觉得烧吗?”阿訇的圆满答复使左无言以对。
又传,阿訇晚年功修过人,在平凉大秦开学时,通霄达旦颂古兰,做礼拜,念“若可勒”。阿訇从五十三岁起,斋月不下大殿,坚持坐静一月。其功修之虔诚,乃中国阿訇之表率也,现代阿訇望尘没及也。
又传,普洱老爷在泾源黄岭寨开学时,适逢家乡翟家沟盖礼拜殿,老爷从泾源县化来松木椽,至今百余年,椽木还在殿上,沥沥在目,引人怀念。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坎坷曲折,历尽沧桑,高龄89岁的普洱马老爷尚在成都皇城大寺执教。老爷予知不久归主,要求回家“睡土”,皇城教众念老爷劳苦功高,用两只大骡驮骄,历经40天,日夜兼程,送老爷回到了平凉老家上杨乡翟家沟。老爷回家后,令家人在清真寺院里挖好了坟墓,自己现场看了,然后水米不进,卧床数日,在斋月某日霄礼后,命家人拿来白布盖上了老人家的尊贵面容,向西侧卧,安然归主了(求主升品),老爷归真后,大弟子马良骏时在化平开学,前来为尊师站了“者那则”,另一大弟子穷摆阿訇表了话,众弟子数十人在老爷坟前颂经祈祷七日后各自离开了。
回顾百年来,吾教吾族,坎坷曲折,历尽沧桑的经历,我们当深切怀念大西北的经学泰斗,我们的导师,我们的领袖普洱马阿訇,严守凭经立教不立派的原则,坚决抵制以人为的主张立教门的所有异端邪说,弘扬经堂教育,完善经堂教育,造就更多的优秀阿訇,传播伊斯兰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传弟子 淡泊今世的“窝里”郭连益阿訇

郭连益,名郭然(1816--1900),祖籍陕西人,郭连益阿訇为周老爷再传弟子,曾受业于周老爷八大弟子剑川马(黑云南)阿訇和米三爷门下,连益和普洱马是同学,同住黑云南门下求学,同治未期,1870—1871年,在西安大寺任教,当时西安流传有“锅(郭)红咧,米(米三爷)熟了”的民谚,意思是郭连益阿訇已任教过了,其师米三爷任教条件也成熟了。郭连益阿訇曾在四川皇城大寺任教多年,在那里培养了许多弟子,后来的普洱马阿訇又在皇城执教十八年,培养弟子更多。他们同学二人为奠定四川的经堂教育贡献卓著,可谓是四川经学奠基人。
陕回起义失败后,郭连益阿訇定居平凉杜家沟,平凉人称之为郭爷,是战乱后平凉第一代大阿訇。阿訇受聘在平凉和西吉县各大寺任教。相传,当时的西北再没有比郭爷更大的阿訇,老人家出门过事,在席间独坐,没有其他阿訇敢配者。晚年,郭爷在西吉善义堂大寺开学,归真于西吉单家集大寺,葬于大寺傍。阿訇之墓和柴墩岭老爷之墓相邻。
相传,清朝未年,郭爷在善义堂任教间,每年的学粮数千斤,阿訇存在寺内,到来年青黄不接时,全部施散给坊上的贫民。如此高品之人,背地里竟有人说郭爷爱钱。郭爷归真前,嘱托众乡老,“吾殁后,把我的‘埋体’装入塔不匣子,把我的一只手伸出匣外,抬往单家集城内外游走一趟,让全城人观看,若我的手不伸回,则我属爱钱之人,若我的手自动伸回,则我不是贪‘杜耶’之爱钱人。”郭爷归真后,乡老们照办。殡礼之日,单家集远近百里数千回汉聚集城墙上下,街道两旁,观看郭爷的手是否能伸回?当‘埋体’抬到街道上人最多的地方时,凭着安拉乎的大能,真主的‘卧里’郭爷的手徐徐伸回‘塔不匣子’,郭爷确实不是爱钱之人。流言蜚语被否定了。奇闻一时之间传遍了大西北,至今仍为善义堂老人们津津乐道的休闲语。祈求仁慈的主擢升郭爷在天园中的品位。
郭爷的后裔分别住宁夏、平凉,其四世孙有郭富清(住宁夏)、郭富贵(住平凉东台)、郭富明(住平凉兴合庄)、郭富长(住杜家沟)。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传弟子 尔林博大精深的兰炳文阿訇

兰炳文(1827—1897),俗称垂头兰,也称兰老爷。祖籍陕西人。兰炳文阿訇为陕回起义后,平凉、泾源两地的第一代大阿訇,他和同时期的郭连益、者万选、普洱马等阿訇在陇东共同奠基并开拓发展了陕西学派经堂教育。
兰老爷在陕回起义失败后,流落平凉北塬鄢家铺。后又迁居大岔河白坡子。阿訇早年在西安师从周老爷八大弟子剑川马阿訇(黑云南)念经,学成后不久,劫难来临了。陕西八百里秦川,百万回民被卡非勒杀洗一空,时年三十五岁的兰炳文阿訇随义军拼杀十年,于一八七二年定居平凉。饱经战乱之后,兰老爷等先贤以对安拉乎虔敬托靠之情,抚平了身心的创伤,生活困难压不倒,艰苦条件挡不住。他们的脚步尚未站稳,气还没有喘过,就在平凉的南北二塬,化平山川,立起了聚集众穆民的“者马而其”,广招门徒,大讲经学,吸引了四方学子来平凉、化平求学。从此,中国的经堂教育中心,由西安转移到平凉、泾源了。兰老爷作为战乱后平凉第一代大阿訇,继承陕学学统,直接传承陕学尔林精华,大力培养人才。老爷门下受业的弟子有马良骏(一代经师新疆总教长)、老云南马(云南二爷之父)、咸阳马、陈宽、二于、白友明、苏太平、柴墩岭(西固地区经学祖师爷),还有以后成为四京名师的冶亮普阿訇等。
兰老爷曾执教西安小皮院、河南善义堂、平凉北大寺、华亭北大寺、张家川东大寺、龙山镇大寺、十二堡大寺等。兰老爷有三子,二子兰二爷,从经学,曾在平凉北塬一带开学;三子称兰三爷,名月俊,字秀斋,堪称西北一代经师。(另有文)兰老爷归真于泾源,埋于十二堡大寺外公墓。
相传,兰炳文阿訇,尔林博大精深,在前往西安小皮院开学时,未带经箱,人问曰:“阿訇老的经在哪里?”答曰:“我的经在肚子里。”又传,炳文阿訇看经,废寝忘食,乡老把九碗席端上来,经看不完,不动筷子。阿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高足柴墩岭阿訇常问疑难,也有一时答不上者,但阿訇能费大气力,苦查苦找多日,查出完满答案,方才回答学生。当兰老爷年迈时,因绞尽脑汁,苦研尔林,思虑过渡,大伤胃口,一时间,胡须变红了,突然吐血,四十天后,安然归主了。(求主喜悦他,慈悯他)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传弟子 西北著名大阿訇禹月明老爷

禹月明(1827—1923),人称月明老爷,祖籍陕西渭南人,生于清道光七年即1827年,殁于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享年96岁。清同治年间(1862年),陕西回民起义,时年月明老爷三十五岁,随义军转战十年,于1872年定居泾源十二堡,早年在西安市从周老爷著名弟子米三爷、剑川马、贾麻子阿訇、城内大刘阿訇等住学习经,学业大进,绽露头角,一举成为胡师第十代传人,即周老爷的陕学第二代传人。老爷在十年战乱中,没有放松经学,一边打仗,一边学经,其信心和毅力实为坚强也。
陕回起义失败,月明老爷定居十二堡,成为平凉泾源两地经堂教育史上的第一代大阿訇。阿訇立即担起了战乱后建寺兴学,教经育人的重担。在月明老爷等先贤的努力下,泾源县十二堡一时间成了清未民初西北的经堂教育中心之一,这里一度辉煌了半个世纪,各地学子云集,学者荟萃,经声朗朗,人才济济,学风甚隆。对西北教门和经堂教育影响极大的马良骏阿訇和老云南马阿訇(马善青),早年都跟月明老爷在这里习经,由月明老爷亲手培育起来的。
月明老爷曾执教于西安大寺、开封善义堂、平凉北大寺、华亭北大寺、十二堡大寺、化平城关大寺等。阿訇在西安大寺任教三次,坊民赠有“三宏教育”匾牌一面。
月明老爷门下弟子难计其数,遍及陕、甘、宁、四川、中原、云南诸省,其中最著名者为全疆回族总教长马良骏大阿訇。相传,月明老爷在十二堡开学时,青年马良骏从张家川来化平求学,住老爷学内,后来四川成都皇城大寺来化平搬请月明老爷,老爷即让位于马良骏阿訇为二十堡大寺教长。月明老爷以及平凉的普洱马老爷两大经师,以陕学学风和正统思想影响了出身于门宦家的马良骏阿訇,使良骏阿訇思想大转变,成为陕学的主要传人了,并由此而影响了二十世纪整个大西北的教门潮流,沿着正统的方向前进发展。
月明老爷在泾源的弟子有:禹玉堂、禹明奎、禹庆明、二于阿訇等;在西安的主要弟子有马谦益(汉子马)、金八、金五、冶亮普等。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5: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传弟子 品端学萃的者老爷

者老爷,名万选,字子清,(1829—1907),祖籍陕西泾阳人。一八七二年,陕回起义后定居平凉南塬上杨乡桃河村。
者老爷系西安周老爷最负盛名的大弟子米三爷的高足,为其最得意的门生,他和那个时代的月明老爷、窑里马、槐爷并称为米三爷四大名徒。者爷是陕西学派经堂教育中心转移平凉后(1872年)第一代大阿訇,他和剑川马的弟子郭连益,普洱马等人都是当时举足轻重,主导潮流的大阿訇。
者爷生于清道光九年二月十二日,(1829年),者氏家族乃泾阳有名的望族,者爷早年在西安府念经。陕回起义前已出师执教。他先后在西安大寺、平凉、泾源等地开学,常带徒四、五十人。一八八O年开始在西安大寺任教,前后四届二十年,西安大寺教胞赠匾一面,题曰“四座春风”。者爷的德教给西安教胞留下了永不泯灭的印象。者爷的弟子众多,西安受业的传人有杨学海、马谦益、包子马等。平凉受业的有槐爷(马承德)、金贵老爷、黑大爷、柴墩岭、米明善等。
者老爷是平凉乃至陕甘诸省穆斯林的高傲,者老爷一生秉承陕学前辈先贤遗风,为主圣教门抛弃了尘世,他一心向主,归真后,西安大寺教胞,多年来不远千里常来平凉到他的寒舍慰问家眷。者爷给家人遗留下的全部财产只有一孔他曾经生活过的破窑洞和他老人家放经的一个木柜子。他的门徒们说:“者老爷在清廉计较,敬畏真主上到了尽头。”
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7年)顺主归真,享年七十八岁。现存的资料仅有上杨乡桃河村清真寺内存立的一通高两米的大石碑。立碑时间是宣统二年冬月,西安清真大寺阿訇三道社长合坊人等同立。西安大寺尚存署名二百二十余人的者老爷传教碑纪,已字迹不清。西安大寺教民,在宣统三年冬月为者爷建造石碑,用一马车,行驶十余天拉到了平凉上杨桃河村。他们费尽心血,令人敬佩。这通石碑以阿文高歌颂扬了者老爷一生替主扬法,替圣传教,讲经育人的光辉业绩。
者爷的长子者广恩(1882—1937),誉称者大爷,早年跟父习经,后跟西安杨学海阿訇深造,继承家传,聪敏好学。才华横溢,品学兼优,二十一岁出师,首任平凉上寺阿訇。1925—1928年,受聘西安大寺主讲,后又受聘赴包头大寺任教。广恩阿訇是民国初年的著名经师,可惜英年早逝,于一九三七年在包头大寺归真。殁后葬于包头东河区回民公墓。
者爷后裔多住平凉上杨乡桃河村,孙者文志,住乌市八钢家属区,热心教门,常为平凉修寺,四处奔走,奉献余热。重孙者青林,由贾老阿訇穿衣,现任平凉峡门大庙沟阿訇。

附:者老爷墓碑阿文大意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尊名
一切赞颂全归造化万物的那个安拉乎。祝愿最尊贵的使者穆罕默德圣人及其眷属、门弟子和一切追随者平安吉庆。
哎,观看之人啊!你们是否知道?这个坟墓中的人,是尔林渊博,品学兼优,出众拔萃之人。在那个时代里,他的人品学识都是领先的,他就是光辉的师表——阿不都热哈玛尼•者老爷。愿安拉乎使他入乐园,并擢升他的品级。他向人们讲明了真理,他向人们宣讲了《古兰》的奥意,他显露了隐微的、阐明了正道的一切规律。他是当代的领袖,安拉乎给他赋予了领悟经典的智慧和一切高贵的品质。他敏捷的思维,能解开一切复杂深奥的候昆,和一切正面的反面的学问。他的声誉震撼四方,各地学子慕名追随者络绎不绝,很多的人从他的尔林上取了益济,他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与爱戴。他是至敬畏主的人,他为真主奉献了终生,他的一生都为取主的喜悦,在他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他在言语和行为方面跟随主的钦差。他一生开了许多学,特别是在西安府大寺执教二十余年,他经常忙于学堂的讲经和拜功,在这两样上没有松懈过。他经常记主,平日沉默寡言,人们从来没有听见他诽谤过一人,西安府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比他更敬畏真主的人,他是众人尊崇的、知识渊博的、受人颂扬的学者,他凭着身教言传把众人召唤在主上。他是伊斯兰阿訇们的榜样,他是经学的大师,与他是正道的明灯,与在他上有颂扬不尽的美德。者老爷的众门弟子愿安拉乎擢升他在安宅中的品级。在他上有智慧聪颖、清廉计较、学识优秀的、替他位的儿子二不都热嘿米•者广恩,愿安拉乎从一切忧虑烦难上保护他,与在他上的两个孙子,愿安拉乎从悲哀和不幸上保护他俩。当他受歌颂的年龄到了七十八岁的时候,他听见了呼叫,“安静的灵魂啊!你应当喜悦地、被喜悦地归于他的主,你应当入在我的众仆里,你应当入在我的乐园里。”安拉乎的召唤到于他了,他顺从着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从朽坏的宅子里起程到了永久的宅子里了。
当他归主的噩耗传到各坊的时候,巨大的悲伤到在了他的后裔与各坊教胞上,然后人们凭着施舍、嘟啊、念古兰着纪念他,西安大寺的教胞心中惦记着他。三年之后的宣统二年,大寺教胞把他受赞扬的贤性写在这个石碑上,把它立在他的坟前,好让他的功德和贤性久存。他生的日子是道光九年十二月二日,愿安拉乎把他的坟墓转成美好的花园——给养恩泽的乐园。一般幸福的人将对他说,“祝你平安!”一切赞颂全归众世界的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