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行星

阐释苏菲《苏菲思想-伊斯兰的心灵旅程》译者 : 丁乃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5 06: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批判或自省 (Muhasaba) 10

"muhasaba"字面上是清算、帐目结算与自省。不过它在精神领域上有另一层意义─即信仰者之自我批判;信仰者持续地分析自己的言行思 想,希冀透过改正来带领自己更接近真主。这样的信仰者会因为自己的善行 感谢真主,且试图藉由恳求真主的原谅、及改正其错误和罪状,以涤净他(她)的罪恶与偏差。"muhasaba"是确认个人对真主之忠诚的一项非常重要与严肃的意图。

《麦加的征服》 (Al-Futuhat al-Makkiya)一书的作者穆希丁.伊本.阿拉比 (Muhy al-Din ibn al-'Arabi)曾记载,在伊斯兰最初的几个世纪里,正直的人会记录或回想自己每天的举止、思想和言谈,而后分析、检讨,以明了自己是否犯下任何邪行或恶端。他们这么做,是要保护自己免于落入虚荣的暴风及自傲的漩涡中。他们自我分析之余,还会请求真主的饶恕,并且诚心地忏悔,如此或许自己未来可以不再犯错与出现偏差。而后他们会以感恩之心向真主匍匐礼拜,感谢那「全能者」透过他们创造出那些有价值的举止和言词。

自我批判也可以被描述成寻求与发现个人的内在和精神深度,并且运用必要的精神和智识上的努力,来获致真正的人性价值,以及发展鼓励和滋养这些价值的情操。亦即,自我批判就是一个人应该如何去分辨善恶、利弊、以及如何维持一颗正义的心。更进一步说,它让一位信仰者评量眼下之事,预备未来;让一位信仰者得以修正其过去的错误,并且在真主的视线下获赦,因为它提供了一项对于个人内在世界之自我更新的不断了悟。此种情况可以让一个人达成与真主间的稳定关系,而这种关系端赖一位信仰者过着精神生活和维持察觉个人内在世界活动的能力。如许成功将令个人保有做为一个真正人类的天性,以及持续产生个人的内在理性与感知。

一位信仰者无法在其精神与日常生活中对自我批判视若无睹。另一方面,他(她)亦试图以神的召唤所吹袭出来的希望与慈悯 之风,来复苏其满目疮痍的过往;以下两段经文便是那神的召唤:向「主」悔罪(24:31)以及忏悔者啊!你们应当归向你们的「主」(39:54),就是这来自其它世界的声音在人的良知中回响着。然另一方面,真主又在以下经文里,以着既如雷霆一般的恐怖警语,却又带着振奋人心的恩宠 说道: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敬畏 真主,遵守你们对祂的义务。每个人都应当想一想自己为明日预备了什么?(59:18)这段经文引导信仰者转向其理性,然后再度警惕自己不要犯下新的罪。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信仰者彷佛受到一道上了锁的门的周全保护,得以免于各种罪恶。

信仰者将生命的每一刻都视为新芽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他们以源于信仰的洞察力和觉知力,孜孜矻矻地在其精神与心灵中探索更大的深度。即使一位信仰者有时会为其形体中的肉欲层面所拖累,因而举棋不定,但他(她)仍永远保有警觉,如同下列所述:敬畏 真主和遵守祂的命令的人,一旦遇到「撒旦」 的诱惑时,他们就会立刻想起(真主)。他们是明见的(7:201)。

自我批判就像是信仰者心中的一盏明灯,一个居于他(她)良心中的警惕者与善意的忠告者。每一位信仰者都用它来分辨善恶、美丑及真主之喜恶。透过这个善意的忠告者,信仰者跨越了一切樊篱(无论那看起来多么难以跨越),然后抵达向往中的目的地。

自我批判会吸引神的慈悯 与恩赐,它让一个人得以进入更深的信仰与侍奉之中,成功地实践伊斯兰,并获致与真主的接近与永恒的喜悦。它也令人免于堕入绝望,使之最终能够仰赖个人的礼拜 行为,在后世 不受神的处罚。[1]

自我批判打开了通往精神平静与安宁的大门,但它同时也令一个人畏惧真主和祂的惩罚 。有一则「先知」的警语,时常回荡在那些自我批判与召唤自己面对其行为的人的心中:倘若你们知道我所知道的,你们一定会笑得少而哭得多。[2]自我批判让一个人的内心同时升起平静与畏惧,它不断地在那些彻知他们责任重大的人们内心里激起不安─那种焦虑就像是下面这句话:但愿我是一棵被砍成碎片的树。[3]

自我批判总是让信仰者感到如下的挫折与恐惧:那时大地虽然依旧广阔,他们却感到狭窄;他们的内心也感到窘迫(9:118)。而以下的这段经文:无论你表示出你心中所想的,或是隐瞒它,真主都将召唤你们去清算它(2:284)更在他们脑中的每个细胞里挥之不去,他们哀号着:我希望我的母亲未曾生下我![4]

若要让每个人都达成这种自我批判的程度是很困难的,而让那些不这样做的人确认他们今天会过得比昨天好、而明天会过得比今天好也是同样困难的。对于那些被时间之轮反复碾磨的人而言,目前的日子并不比从前的好,他们也无法根据后世 的标准来好好履行自己的职责。

持续的自我批判与自我谴责都显示一个人信仰的完美程度。对于每一个计划让生命至臻至善的人而言,全世界的人类都应当意识到这份生命,并无时无刻地与他们的生命奋斗。这样的人会对于其心灵与心智中的各个起心动念下达口令。他们会履行自制、与「撒旦」般的脾气或冲动对抗,并对自身的一言一行明察秋毫。自我批判是持续的,即使对那些最易察觉和最受接纳的行为亦然。每晚省察自己日间的言行是一种规则,一如晨间立定避免犯罪的决心一样。一位信仰者应将其「生命的丝带」系在自我批判和自我控诉的「经线」上。[5]

只要信仰者表现出对于「主」的忠诚和忠贞,并且谦逊渡日,那天园 之门将会敞开,并送出邀请函,说:来吧,忠诚者!你和我们亲近。这是亲近的阶段。我们已发现你是一位忠诚之人。每一天他(她)都因其精神中崭新、超凡的旅程而感到荣耀。真主祂自己亦藉由这般纯洁的灵魂宣誓,祂说:我以自责的灵魂盟誓(75:2)。

---------------------------------------------------------------------------

[1] 倘若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罪行而对于其(来自神的恩宠)永恒生命绝望,他(她)就会开始寻求不被神处罚的方法。于是这种人便开始回想并企图依赖其过去的善行。然而,这种方式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唯有透过神的慈悯,个人才得以免于神的处罚,才能进入天园。

[2] Al-Bukhari, "Kusuf," 2; Muslim, "Salat," 112;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Kusuf," 2.

[3]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Zuhd," 9; Ibn Maja, "Zuhd," 19.

[4] Ibn Sa'd, 3: 360.

[5] 换言之,一个人毕生的所有时间都应花在自我 批判和时时关照自己的言行上。
发表于 2008-6-15 06: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 (Qalb) 之一 11

埃尔祖鲁姆的易卜拉欣.哈奇 说:

心灵为真主之家;洁净它,将一切非祂的事务除去,
如此那「至慈者」(the All-Merciful)便会在夜间降临祂的殿堂。

"qalb"(心)这个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身体最有活力的器官─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脏的结构和组织有别于其它所有器官:它有两个心房与心室,是所有动脉、静脉的源头,它就像一个马达一般,会自行运作,也像是抽水机,能带动血液通过整个身体系统。

在苏非的用语里,精神之心是所有情绪和(智性及精神)能力的中心,这里的情绪与能力包括察觉力、意识、理性、理解力和意志力。苏非称之为「人的真实」(human truth);哲学家则称之为「说话的自我」(speaking selfhood)。一个人的真正本质可以在心中找到。而存有的这些智性和精神性层面,就是指其能够知晓、看见和了解。精神是这种能力的本质与内在领域;而生物性的精神或灵魂便是其展示。

真主对人的心灵说话,而这颗心也会承担责任、遭受惩罚 或得到回赐;这颗心会经由真正的引导获得提升,抑或经由偏差而降级;这颗心会获致荣耀,但也会出丑。心,也是「打磨过的明镜」,映照出神的知识。

心可以感知事物,也会被感知。信仰者用它来透视自己的灵魂、肉体的存有和心智,它就宛如精神之眼一般。洞察可以被视作心的视觉能力,理性则是它的精神,而意志是它的内在动力。

心或精神智力(倘若我们可以如此称呼它的话),与它的生物性对等物有一种本质上的关联。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和穆斯林的智者已就这份关联的本质多所讨论。无论这种关联的本质是什么,毫无疑问地,生物性的心和「精神性的」心彼此间关系密切,那是一种神圣的能力,是真正的人性中心、以及所有人类感觉和情绪的源头。

在《古兰经》、宗教学科、道德、文学和苏非之道中,「心」这个字表示精神之心。信仰、真主的知识和爱、以及精神的喜悦,是人们透过这种神圣的能力所要赢得的目标。心是光采夺目的宝石,它具有两个面,一面指向精神世界,另一面指向肉体的存有或物质世界。假如一个人的精神能够指导其肉体存有或躯体,那么心便会将透过精神世界所获得的精神度或礼物,一滴一滴地渗露给身体,如此身体便能凭侍着安宁与平静呼吸。

如上所述,真主总是思量着人的心灵。祂依据世间男女的心的素质对待他们,而信仰者的精神生命和人性有许多重要元素,如理性、知识、真主的知识、意图、信仰、智慧和与「全能真主」接近,心就是这些元素的堡垒。假如心是活的,这一切元素与能力就会生机勃勃;假如心是死的,上述的元素与能力也很难维持完好。那诚信者(愿真主予他祝福与救赎)曾宣称:身体内有一块血肉。只要它健康,整付身体就都是健康的。倘若它败坏了,整付身体就会败坏。当心啊!那块血肉就是心。[1]这句话点出了心之于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有多么重要!

心具有另一个比上述更重要的面向或功能:即心与生俱来地便具有其依赖性和寻求协助的倾向,人性也是如此,是故心使个人将真主视为「全助者」(the All-Helping)和「全存者」(the All-Maintaining)。亦即,心永远会向人提醒他们的需求、无助及需要保护,从而叮嘱他们念记真主。「圣训」中曾对此作过生动的描述,易卜拉欣.哈奇 叙述此则「圣训」如下:

真主说:「苍穹与大地都无法装载我。」
祂被心识作或认成一份
隐藏在心中的「珍宝」(Treasure)。

个人的身体是其存有的生理层面,而一个人的心则构成其精神面向。为此,心是用以讲述「神智 」之最直接、最雄辩、最能言善道、最辉煌与诚信的舌头。因此,它比「天房」(Ka'ba)更有价值且更受尊崇,它被当作所有造化为表述至高真理、使真主为人所识的唯一代言人。

心就像座堡垒,在其中人可以维持其稳定的理性和思绪、以及健康的精神与身体。由于所有人类的感觉和情绪都在这个堡垒中寻求庇护,所以心一定得受到保护,以免被玷污了。一旦心受到感染,便很难复原;倘若它死了,就几乎不可能再使它复活。《古兰经》忠告我们如是祈祷:我们的「主」啊!求祢不要在引导我们之后,使我们的心脱离正道。(3:8)而我们的导师(愿真主予他祝福与救赎)的祷词:噢!真主,众心灵的转化者!请让我们的心奠定在祢的宗教上,[2]也提醒我们维护心灵的绝对必要性。

倘若心灵可以成为一座让一切良善与恩赐抵达信仰者的桥梁,那它也可能会变成让「撒旦」与肉欲的诱惑及罪恶得以进入的媒介。当心立于真主并受祂引导时,它就好像一个放映机,把光发散至身体最遥远、最黑暗的角落。如果它受命于(天性邪恶的)自我,那就可能成为「撒旦」恶毒之箭所射向的靶心。心是信仰、礼拜和完美道德的天然居所;它是一条带着启发与光华、从真主、人类和宇宙关系中潺湲而出的河流。不幸的是,不计其数的横逆,诸如已然僵化(丧失感受与相信能力)的心、不信、欺瞒、自大、世俗野心、贪婪、肉欲横流、充耳不闻、自私和挂碍等,却在设法摧毁这个居所,封锁这条河流或改变它的流向!

---------------------------------------------------------------------------
[1] Al-Bukhari, "iman," 39; Muslim, "Musaqat," 107.

[2]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Qadar," 7; Ibn Hanbal, 6: 302.
发表于 2008-6-15 06: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 (Qalb) 之二 12

信仰是心的生命;礼拜 XE "礼拜" 是在心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而深思、自我监督和自我检讨都是心永存的基础。一个非信仰者的心是死的;一个不礼拜的信仰者的心也是奄奄一息的;一个礼拜却从 不自省 XE "自省" 、自我控制 XE "自我控制" 或自我检讨之信仰者的心,同样是暴露在许多精神危机下,那颗心是病入膏肓的。

第一群人只是带着一个「抽水机」在胸中,而不能说他们有心。第二群人居住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他们被自己的推测与怀疑困住,离开了真主,无法抵达目 的地。至于第三群人,他们已朝着目标前行了一段距离,但仍旧处于危境,因为他们尚未抵达目标。他们踉踉跄跄,在真主之道上挣扎,无法跳脱由挫败与成功的循 环所构成的循环,他们穷尽毕生精力,试图攀登一座永远触不到峰顶的「山丘」。

另一方面,那些信仰坚定且过着彷佛他们看得到真主、且意识到真主也看得到他们之生活的人,可以享受全面的安全和受到真主的眷顾呵护。他们以洞察力研 读存有,透视存有的本质,经由真主之光发现他们的真实面 XE "真实面" ,然后严肃行事,自我克制。他们因敬畏 XE "敬畏" 真主而浑身战栗,既对其最终目标充满焦虑,但却又抱着希望;他们藉由努力取悦真主,并以显示他们对真主之爱的方式生活,来追寻祂的喜悦。而真主将会挚爱他 们,并同时令其它信仰者也喜爱他们,以此作为其应得的报偿。他们同时领受人类与精灵的爱与尊重,凡是其所到之处,皆受到温暖的欢迎。

先知优素福 XE "优素福" (Yusuf,编按:即Joseph,《圣经》中的约瑟)(愿平安降临予他)是《古兰经》〈优素福〉章中的诚实英雄,该章曾经五度提到他是一位具有完美善 行 XE "善行" 和深厚热忱的虔诚之人。一切造化,包括那「造物者」与造化、朋友与敌人、天与地,皆为他严谨的自制和自我监督作证:当优素福达其壮年时,我赐予他智能与知识。我是这样回赐(那意识到真主总是在观看其礼拜 XE "礼拜" 和行事的)善人的(12:22)。「全能者」宣称先知优素福在年少时就是一个具有完美善行和自制的人。当他被囚于埃及时,每个囚犯(无论善恶),都能感受到其心智的深度和灵魂的纯洁,他们因而请求他解决他们的问题:请你替我们解梦,我们的确认为你是行善的(12:36)。优素福在他所面临的每件控诉中都获得胜诉,并在每个人(无论是友是敌)的心目中赢得一席之地。

当优素福 XE "优素福" 位高权重时,他的性格却一如往昔,因此真主在《古兰经》中反复地提及他是一位具有完美善行 XE "善行" 、完美体现善行的人:我这样使优素福获得权力,在他所要的地方占优势,我把我的恩慈降给我所意欲者,我不会让行善者徒劳无酬(12:56)。而他那些向来嫉妒他的兄弟们,直到发现在埃及皇宫中的慈悲长官竟是优素福时,才领悟他的善行与真诚。他们说:大人啊!他有一个老迈年高的父亲,所以请你任意扣留我们当中的一个来代替他吧。我们看得出你是行善的(12:78)。

最后,就像一个人完全成熟且获致所有的精神满足一般,先知优素福 XE "优素福" 亦亲自为真主所降临在他身上的福泽作证,他说:真主确已对我们显示祂的恩典 XE "恩典" 。凡是敬畏 XE "敬畏" 祂、服从祂和忍耐的,真主绝不湮没行善者的报偿(12:90)。

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拥有如此平静之心的人,会偏离 XE "偏离" 或被剥夺真主的恩宠 XE "恩宠" 。那般的心对其拥有者而言,一如真主之「至高宝座」(Supreme Throne)对于宇宙一般;那是一面打磨过的明镜,能够将那「全能者」的全影反射出。这面镜子不会被丢弃或打破,因为它是人类真实的本质与精神,而且是 真主所赞赏的。

鲁米 XE "鲁米" 在下列诗句中呼求着:
「真理」说:我想,
心不是由水和土做成的。
你说:我里面有一颗心,然而,
那颗心是在「真主之宝座」之上,而非之下。
发表于 2008-6-15 06: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或期盼 (Raja) 13

对苏非 而言,"raja"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等待其所渴望在存有中出现的、对善行 的接受、以及对罪行的宽宥。希望或期盼 的基础是─个人纯粹为他(她)的错误和罪恶负责,而一切美善皆源自于(同时也是)「真主之慈悯」,这个事实可以用这种方式看待:为避免陷于恶习与错误、让 自欺盖过善行及美德,一位入门者必须透过持续地寻求宽宥、祈祷、避免罪恶及敬慎的行为才能向真主前进。

一个人必须在持续察觉到真主的监督下生活,而且必须以恳求和奉献 的精神不断地敲着祂的门。如果一位入门者成功地在恐惧与希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他(她)就不会(对成为真主之完美与心爱的仆人)绝望,也不会在任何个人的美德上有所欺瞒,或由此疏忽了他(她)的责任。

那些真诚忠于那「全能者」的人,会拥有真正的盼望,这意谓他们会藉由避免犯罪来寻求真主的恩宠。这样的人会尽其所能行善,然后转向真主,期盼祂的恩典。不过,有些人却怀有错误的企盼。他们毕生都花在罪恶上,却还盼望真主给予恩宠及回报,即使他们连一丝一毫的义务责任都不履行。他们似乎相信真主有应承每个人进入天园 的义务。这种奢盼不但是一种错误,更是不尊敬 那「至慈者」、「至仁者」(the All-Compassionate)的表现;这样的期盼反映出他们(错置的)希望,他们误以为真主会违反祂的本性免除他们背负其罪行的恶果。擅自想象一个人会获得在天园中占有一席之位的保障就是一项罪过;希望和戮力获得此份保障才是值得称许的。

对于苏非而言,希望(hope)或期盼(expectation)与愿望(wish)并不相同。愿望是不一定能实现的渴望,而希望或期盼则是一位入门者透过一切合法的方式主动追寻其所渴望的目的地。为求真主以「祂的慈悯」来帮助他(她),入门者应当竭尽全力,以一种近乎先知的洞见和意识,令神之避难所的所有门应声而开。换言之,希望是一种信仰,相信「神的慈悯」会拥抱一切造化,就像相信「祂的知识、意志及力量的属性」一样;希望也是一种期待,期待他(她)可以被蕴涵在祂的特殊恩慈中,《古兰经》云:我的慈惠包容万物(7:156);而一则「库德西圣训」(hadith qudsi)[1]也说:真主的慈惠超过祂的愤怒。[2]这般慈悯,连恶魔都希望在后世 可以从中获益;因此,对这份慈悯漠然以对,以及不再对被涵括在这般慈悯中怀抱希望,甚而否定它,都是一项不可宽宥的罪过。

希望意谓着一位入门者全心倚靠祂的「至宽」(the All-Munificent)与「全爱」(the All-Loving),寻求抵达那「全能者」的道路。穆罕默德.路特菲 先生(M. Lutfi Efendi)也将他的希望表述如下:

请对我仁慈吧!噢!我的「监督者」(Sovereign)!

请不要停止喜爱那些匮乏 和穷困的!

难道「至和至宽者」(the All-Kind and Munificent)停止喜爱祂的奴仆,是合适的吗?

大凡领受这番神之仁慈的荣耀者,好比是找到一个无穷的宝藏,尤其当一个人失去所有、遭遇不幸、或在他(她)的良知感到无法为善或由罪恶解脱之时。简言之,一旦再无任何可供依靠的工具被留下时;一旦所有道路的导因与方法都在「制造者」(the Producer)那儿终结时,希望照亮了道路,就像是一座圣山,在前头引导人们攀升至那在正常状况下无法触及的峰顶。

在此,我无法不想起沙斐仪 「伊玛目」[1](Imam Shafi'i)在加萨(Gaza)所留下的遗言中所表述的希望:

当我的心变硬、当我的路被封闭时,
我把我的希望当作一个通往祢的宽宥之梯;
我的罪行在自己眼中实在是太大了,但是
当我把它们和祢的宽宥相比时,
祢的宽宥却远比我的罪行大得多。[4]

一个人为了弃绝罪恶与转向真主因而感到恐惧是可取的。人应该在堕入失望之坑与死亡之兆出现时珍惜希望。关于真主惩罚的畏惧会移除安全之感,而希望会拯救信仰者不被失望吞噬。因此,当一个人已善尽所有义务与责任时,仍会感到恐惧;就算他(她)在行善力有未逮时亦仍能怀抱希望。此即雅哈亚.伊本.穆阿兹.穆阿兹" (Yahya ibn Mu'adh)在下述恳求中所宣称的:

噢!真主!当我耽溺于罪恶中,心中所感受到的希望,却常常大过我在完成最完美的善行之余所感受到的希望。这是因为我由于瑕疵和不完美而「受损」,且从未无瑕、无误。当我被罪恶玷污时,除了祢的宽宥,我别无倚靠。我怎能不依赖祢的宽宥,不把祢看作「宽宏者」(the Generous One)呢?[5]

对于许多人而言,希望与珍惜那对「神之存在」的良好看法是同义字。[6]以下的「库德西圣训」即云:我对待我的仆人,一如他想要我对待他的方式。[7]有个人曾经梦见阿布.撒赫勒 (Abu Sahl)正在享用无法形诸笔墨的丰盛恩典 与福赐,他问他是怎么得到这么多回赐的?阿布.撒赫勒答道:我是经由我对我的「主」的良好看法得到的。[8]那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说,假如希望是真主彰显祂无限深厚之慈悯 的工具,那信仰者就不该对它死心。就算一个人总是行善、保持其诚恳并为人谋福,但这仍只是一个能力有限之有限存有的成就;当把它们与真主的宽宥相较时,就显得一点儿也不重要了。

畏惧与希望是真主可以植入信仰者心中最大的两份礼物。如果还有一份礼物比这些更大,那就是一个人要在畏惧与希望之间保持平衡,然后利用它们作为到达真主之光的一双羽翼。

---------------------------------------------------------------------------
[1] 当一则「圣训」其意义是直接属于真主,但叙述者是「先知」时,这则「圣训」便被称为「库德西圣训」。

[2] Al-Bukhari, "Tawhid," 55; Muslim, "Tawba," 14-16; Ibn Maja, "Zuhd," 35.

[3] 编注:「伊玛目」(imam)的原意为「站在前列的人」、「首领」、「表率」等,通常指穆斯林集体礼拜 时、站在前面带领礼拜的人。但在「顺尼派」(Sunni)里又用以指称著名的宗教学者和教法学派的创始人。

[4] Al-Dhahabi, 1: 150.

[5] Al-Qushayri, 133.

[6] 换言之,一个人应该视祂为一位「至慈」、「至宥」(All-Forgiving)的「主」,而非一位「全惩者」(All-Punishing One)。

[7] Al-Bukhari, "Tawhid," 15; Muslim, "Tawha," 1;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Dawa'at," 132.

[8] Al-Qushayri, 134.
发表于 2008-6-15 06: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思 (Tafakkur) 14

"tafakkur"在字面上是指深入、系统化且细密地思考一个主题。在这个架构下,它象征着心灵之灯、灵魂之粮、知识的精神、以及伊斯兰 生活之道的光和本质。深思是让信仰者分辨善恶、利弊与美丑的心灵之光。透过深思,宇宙变成了一本值得探究之书,而《古兰经》的篇章则更清楚地揭开其中深层 的意义与秘密。倘若没有深思,心灵是幽暗的,灵魂是恶劣的,而伊斯兰的存在也只是虚有其表,显得既无意义也无深度。

深思是领悟我们周遭正在进行的事物、以及能够由那些事件中找出结论的重要步骤。它是打开体验之门的金钥匙、真理之树扎根的苗圃、以及心灵之眼的开口。因此,人类最伟大的代表、最深思和具有最多其它美德的人(愿真主予他祝福与救赎)说道:任何礼拜 的行为都不会像深思那样有价值。因此,我们要深思真主的恩惠及反映祂力量的作品;但是千万不要试图深究祂的本质,因为你们永远都做不到。[1]这些话除了指出深思的价值外,人类之光(愿真主予他祝福与救赎)也为深思划下了界线,他提醒我们─我们的能力其实是有限的。

为了吸引人们对于这点的注意,《遵循之道》(Al-Minhaj)一书的作者写道:

对恩惠的深思是遵循此道的条件,
然而对于「神之本质」的深思却是一种明显的罪。
怀疑与思量祂是错误且无用的,
这也意谓着在追逐某些早已到手的事物。

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在有理智的人看来,此中确有许多迹象(3:190);这段经文呈现出造化之所在的宇宙之书、其词语的特质、其句法之和谐与统合、以及其整体的稳固。藉由吸引我们注意宇宙和召唤我们深思它,《古兰经》向我们展示最有益的一种深思方法:即去深思与研读《古兰经》,然后在我们的思维和举止中遵循它;在宇宙之书中发现神之奥秘,然后透过每项新发现,来帮助真正的信仰者沿着一条由信仰到真主的知识、再由真主的知识延伸至真主之爱的道路,加深和展现他(她)的深思,使之过着充满精神喜乐的生活;而后再前往后世,获致真主之至乐与认可─而这正是一条成为完美、普世之人的道路。

一个人可以在每个科学领域中使用深思。不过,倘若一个人的心智尚未充斥不正确的观念和前提,就会知道理性和实验科学仅仅是一种抵达深思之最终目标(即真主的知识)的第一步或工具。如果将存有看作一本值得深思的书去探讨的话,便会引发渴望的结果,无穷的信息和灵感便会汨汨流出,但这只有在一个人承认万物及其属性是由真主所造化的前提下才会出现。这就是那些将一切归诸真主的人、以及那些透过知识、爱和对真主之念记而得到精神满足的人,所追寻和应该做的。

深思必须以「真主为造化之始」的信仰为基础,也必须以这份信仰作起跑点。若非如此,一个人可能会在途中的某一阶段抵达真主,但却无法在坚信「真主之存在和独一性」(God's Existence and Unity)之后继续前进。反之,以「真主为创造者和独一无二之管理者」的信仰为立足点的深思,却能持续运转,且越掘越深,因为新的发现会开拓出更进一步的面向(如真主之爱、「在真主里灭绝 且倚赖真主存活」、发现隐藏在事物和事件背后之神的真实)。换言之,深思是从真主所具有之「最初始的」(the First)和「较外显的」(the Outer)名字 开始,朝着祂「最终极的」(the Last)和「较隐微的」(the Inner)的名字前进,它可以令一个人毫不间断、永无止境地前行。鼓励人们将深思的焦点凝聚在立定的目标上,就必须督促他们去学习和使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存有到底是如何被彰显的。

既然天空与大地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真主所有,那么学习每一件偶发事件、项目和品质都意谓着在研读那高贵的「造物者」是如何处置一切存有的。而研读与精确地理解这本存有之书、而后据以设计其个人生活的信仰者,都将沿着引导和正直之路,抵达最后一站─天园,他们将在那儿畅饮着天园的恩泽之水─「考剎尔河」(kawthar)。

迷失与即将灭顶之人总是在轻率和不知对真主(那世间无限多变之美与恩慈的「真正拥有者」[the True Owner])感恩的泥淖里挣扎,而那些亦步亦趋地顺着通往天园 之路前行、以深思妆点自己之人,定能认出那一切恩慈之「真正给予者」(the True Giver),并且顺从祂,全然明了信仰祂的真义为何。他们由感恩出发,一直旅行到获得一切恩典,又因获得一切恩典而对真主益行感恩,他们为了感谢祂及祂的恩赐,依循着天使、众先知及真诚与忠实之信仰者的步履,寻觅真主之至乐。他们以深思为工具,兼之对真主的时刻念记,跨越了所有障碍,采取所有不可豁免的方法向前迈进,直至抵达终点,达到臣服;然后再由臣服前进,直至向「真主的力量」交托 其所有事务;最终,他们飞升而上,穿越天际,抵达了最后的目的地。[2]

---------------------------------------------------------------------------

[1] Al-Bayhaqi, "Shu'ab al-Iman," 1: 136; Al-'Ajluni, 1: 311.

[2] 最后的目的地有很多,如进入天园、得到真主的喜悦、获取祂的青睐以为回赐等。
发表于 2008-6-15 06: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敬慎 (Taqwa) 15

"taqwa"是从"wiqaya"这个字衍生而来,意为自卫与逃避。苏非 对它的定义是,藉由履行真主的诫律与遵循祂的禁令以保护自己免于祂的惩罚。除了其字面上和术语上的意义外,我们发现在宗教典籍里,敬慎与恐惧(fear)可以互相通用。事实上,"taqwa"是一个广泛的词,它表示一位信仰者严格遵循「伊斯兰法」的诫律、以及神关于大自然和生命的法则。这样的一个人在真主之内寻求庇护,所以能够免于祂的惩罚,弃绝引发地狱之火的行为,并履行导向天园 的行为。再一次地,信仰者净化了一切外在与内在感官,不会替真主结伴,并能避免模仿非信仰者的世俗观点及生活方式。广义来说,"taqwa"是一个人高贵与价值的唯一与最伟大的标准:在真主看来,你们当中最尊贵者,是你们当中最敬慎者(49:13)。

"taqwa"的概念在《古兰经》和伊斯兰的宗教系统里是独特的。它的广泛意义包含了精神和物质的;它扎根于今世,却在后世 开花结果。一个人若不考虑"taqwa"的迷人与美妙概念的意义或内容,就无法理解《古兰经》;而一个人若非有意识与持续地遵循《古兰经》所描述的实践与概念,就无法成为"muttaqi"(敬慎者)。

《古兰经》一开始就向敬慎的人敞开大门:这部经,其中毫无可疑,是敬慎者的向导(2:2),并且召唤大众遵循它来生活,以便他们可以成为敬慎的人:世人啊!你们应当崇拜你们的「主」!祂造化了你们和你们以前的人,以便你们能够敬慎(2:21)。

就真主而言,最值得喜爱的行为就是敬慎,祂最纯洁的仆人们都是敬慎的,而祂所赐予他们无匹的讯息就是《古兰经》。在今世中,敬慎的人有《古兰经》;在后世里,他们享有真主的眷顾与喜悦。良知与精神所感受到的喜悦是敬慎的另一份礼物,为了唤起敬慎的重要性,那「全能者」号令:你们当敬畏 真主,向祂奉献 ,因为祂是应该被敬畏与奉献的(3:102)。

敬慎,是有意识的行善去恶,它防止人们每下愈况,与恶为伍,它令人们走在至高处的峰巅之路上。因此,一个做到敬慎的人,实际上已发现了所有善行 与恩宠 的源头。以下是另一个对这个事实的见证:

凡是真主所赐予宗教和敬慎的人,
他已实现了他在今世和后世 的目标。
凡是成为真主战士的敬慎者,
他都是富饶与真正受引导的,而不是悲惨的。
凡是与敬慎不相干的人,
他的存有仅仅是屈辱与失宠罢了。
一个终生与真理无缘的人,并不是真正活着;
唯有找到前往真主之道的人,才是活着的。

敬慎是一件无价之宝,是价值连城的宝石堆中最耀眼的的一颗珍珠,一把开启所有美德之门的神奇钥匙,和一座位于通往天园 之路上的圣山。它的价值如此之高,以致《古兰经》在其生动的描述里,总共提及它一百五十次,而每一次的提及,都像是一道穿透我们心智与灵魂的光束。

而狭义来说,"taqwa"是指对「伊斯兰法」的敏感度,以及扼止那些会剥夺一个人获致神之回赐和导致真主惩罚 的行为。「那些远离 大罪和丑恶的人」(42:37)即表达出这个基本宗教美德的一面;而「那些归信并做善举的人」(10:9)则指出了另一面。严格遵循规定的宗教责任与弃绝大罪是"taqwa"的两个必要与互补的基础。至于小罪(《古兰经》称之为"lamam"[小的罪行]),「先知」的宣称如下:一个仆人 除非弃绝了某些虽然容许、但却可能导致其犯险的事,否则不可能真得敬慎,[1]这番话警告众人必须戒慎戒惧。

诚恳或纯洁的完美意图,可以透过避免替真主结伴而获致;完美的敬慎,则可透过弃绝一切可疑与冒险的行为而获致。「先知」说过:合法之事是昭然若揭的,禁止之事亦然。而在这两者之间的,则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究竟合不合法的事,一个真正正直的精神生活,端赖对那些有疑惑之事保持敏感。上述的「圣训」指出,「伊斯兰法」的立法者曾明确地以广义的词汇解释什么是允许的,什么又是禁止的。然而,仍有许多事未曾明言其许可与否,故只有那些避免可疑之事的人可以过着一种真正的宗教生活。那两世的高贵者(愿真主予他祝福与救赎)不断地在「圣训」里明白喻示:

一个做出可疑事情的人可能会犯下禁止的行为,就像一群牧羊人可能会接近一个属于另一个人或公家的田地放牧一般。须知,每一个国王都有一块在他保护之下的私有领域;而真主的私有领域就是那禁止之事。你们也要知道,身体之中有一块血肉;当它健康时,身体就变得健康;当它病了,身体就跟着病了。那个部分就是心。[2]

按照这个健康精神生活的根本基础,完美的敬慎可以透过避免可疑之事与小罪获致。不过,为了这么做,一个人必须了解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禁止的,并且具有某种真主的知识。在以下两节经文中,我们可以找到敬慎与知识的结合:在真主看来,你们当中最尊贵者,是你们当中最敬慎者(49:13);在真主的仆人 中,只有有学识的人敬畏 祂(35:28)。敬慎带来荣耀与高贵,而知识会使一个人恐惧与尊敬 真主。《古兰经》提及那些在心中混合敬慎与知识的个人,是那些通过敬慎之考验的:他们的心已被真主验证是敬慎的(49:3)。

在有关礼拜 与遵循的脉络中,敬慎的意思是心的纯洁、精神的深刻、以及诚恳。在禁止非法之事的脉络中,敬慎意为决心不犯过与避免可疑之事。因此,以下每一点都可以作为敬慎的一个面向。一个仆人 必须

只寻求真主的允许与喜悦,并且不把他(她)的心交托 给除祂以外的任何事。

遵循所有的「伊斯兰法」诫律。

履行任何必要之事以达成目标,而且要相信只有真主能够创造出结果。这样的人不可能会是一个宿命论者(即,倘若一个人忽视其所必须履行之事,是不可能获得某种结果的,他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避免不幸或挫败),也不可能是一个藉由否认真主而将一切的人类行为和成就归诸自己的纯粹理性主义者与实证主义者(Mu'tazili)

警觉任何可能让他(她)偏离 真主之事。
警觉任何可能通往被禁止领域的肉体乐趣。
将一切物质和精神成就归诸真主。
不认为自己比其它人优越。
不追逐任何在真主与祂的喜悦以外之事。
无条件或毫无保留地遵循那万物的引导者(愿真主予他祝福与救赎)。
更新自己,藉由研读与思考真主之行为与作品以及祂关于大自然和生命的法则,以持续地控制其精神生活。
念记死亡,意识到死亡可能会随时发生。
总之,"taqwa"是生命的天泉,而"muttaqi"是一个已经寻获它的幸运儿。然而只有极少数人已然获得至臻此番境界的恩宠。有位诗人说:

「全能真主」说:你们之中的伟人是那些敬慎者。

敬慎者最后的居所将是天园 以及他们饮用的「考剎尔河」。

噢!真主!请让我们立于祢敬慎的仆人 之列,他们在其所有宗教行为中都是诚恳的。

---------------------------------------------------------------------------

[1] Al-Tirmidhi, Abu 'Isa Muhammad ibn 'Isa. "Qiyama," 19; Ibn Maja, "Zuhd," 24.
[2] Al-Bukhari, "Iman," 39; Muslim, "Musaqat," 107, 108.
发表于 2008-6-16 16: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8-7-5 18: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8-7-5 1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叁瓦补拉!
发表于 2008-7-7 0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21: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