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9467|回复: 4

《玛斯纳维启示录》——波斯谢赫鲁米的苏菲诗歌巨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9 1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玛斯纳维启示录》——波斯谢赫鲁米的苏菲诗歌巨著
  译者前言
一、莫拉维的抒情诗轰动美国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眼睛盯着的是信息,是市场。古代社会虽曾创造出的文明,但由于古代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若欲将古代的经典重新在现代人中间制造轰动效应,是很难很难的。如果是小说或戏剧,如《三国演义》,或许还能依靠电视剧的推动掀起一个热潮,那么对于古典诗歌该怎么办呢?比如怎样才能掀起一个“杜甫热”或“李白热”呢?如果说对于自己民族的古典诗歌,由于我们毕竟还比较熟悉,还是有可能再次成为热点的话,那么对于异域诗歌,这种可能性就极微弱了。
然而,在20世纪末,中世纪的波斯诗人莫拉维(亦称作“鲁米”)的抒情诗歌《夏侮士集》(亦称《伟大诗集》),被选译成英语后,在美国读者中引起轰动,形成了一次“冲击波”。他的诗集竟发行50万册。以常规的思想来看待此事,简直不可思议,但的确是真的。请看2007年的一篇报道:
谁是上个世纪末在美国最畅销、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不是那些饮誉世界的当代大诗人,如希内、米沃什或者阿什伯里,也不是诗歌史上那些经典人物,而是一个对我们来说有点陌生的13世纪波斯诗人:鲁米(即莫拉维)。一本收录了他的代表作的英译本销量达到了50万册,让所有诗坛明星望尘莫及。而且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一般文学的领域,激动的读者们组织沙龙和书友们朗诵他的作品,组织诗歌节或者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纪念他,有人专门为他拍摄了影片,收录了他的爱情诗歌的CD打上了billboard前20名榜单,其中朗诵他的诗歌的包括了麦当娜、黛米?摩尔这样的影视巨星。已经有人把他的诗作在美国的复活与纪伯伦
的重新发现相提并论。
莫拉维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他的诗歌能在美国引起巨大的反响?
莫拉维(1207——1273),本是一位伊斯兰教领袖,信奉苏菲主义。
他在宣讲《古兰经》教义时不是单纯的说教,而且往往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以激
情感染听众。
美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道德观念、精神世界却十分空虚。而莫拉维的诗歌,却很好地填补了这种空虚——这便是莫拉维的诗歌能在美国引起轰动的内在原因。
二、莫拉维带有故事性的哲理诗歌
莫拉维最重要的著作是《玛斯纳维》。这部诗集一方面囊括了苏非主义理论的精华,精辟地阐述了苏非思想的精髓,被苏非主义者视为“波斯语的古兰经”,另一方面,它是将教义、教理,糅合进自己的所见所闻,乃至神话故事历史事、民间传说中,再以当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朗诵或演唱出来,给人们以教育。这是一部哲理故聿诗集。这部诗诗集的诗歌特点是:在故事中寓有哲理,在哲理中赋予形象。由于该书内容极其丰富,因而被苏非主义者誉为“知识的海洋。”
先看他的“在故事中寓有哲理”的特点。我们不妨先举个“罗马人和中国人的故事”作为例子说明。
书中写道:中国人善于绘画,罗马人谙熟哲理。两个人各有所长,进行舌战,难分伯仲。于是苏丹带他们来到一间大厅,用帷幕隔成两间,让罗马人和中国人各在一间展示自己的技艺。
2
中国人每日作画,罗马人则不断摩擦墙壁。最后当掀开幕布时,中国人的绘画全部映现在罗马人的墙壁上。这则故事是把罗马人比作苏非教民。
接着写道:
苏丹带他们来到一间大厅,用帷幕隔成两间,让罗马人和中国人各在一间展示自己的技艺。
应当将心灵摩擦得明亮透彻,
摩掉一切仇恨、贪婪和吝啬。
心灵若能每天都清除掉污秽,
上面便能映照出真理的彩绘。
诗中往往有大段大段的劝诫内容或哲理论述。但这些论述并不枯燥、呆板。比如,在论述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时说:
某人向善于辞令的人询问:
善辩者啊!真理和谬误如何区分?
他揪着耳朵说:这是谬误,
眼睛是真理,唯它才使人信服。
再如,在谈到必须分辨是非曲直,明确支持和反对时,写道:
思想如果不专,分散了方向,
其价值连一把韭菜也比不上。
若荆棘之根吸走了理智之水,
理智还怎能结出硕果累累?
啊!应该把坏的枝条剪掉,
并浇足水,以使好的枝条繁茂。
倘若这两种枝条都郁郁葱葱,
只有一种能结果实,另一种则完全无用。
水若只滋养此枝条,而不管彼枝条,
最后出现怎样的差别,你将会看到。
何谓公正?把水给予果树,
何谓暴虐?把水给予棘刺植物。
那么,把莫拉维的诗歌译介到中国来,有什么价值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莫拉维是波斯文学“四大支柱”之一(另外三大诗人为菲尔杜西(940~1020)、萨迪(1208~1292)、哈菲兹(1327~1390)。),而波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
3
上又有崇高的地位,因而全面译介莫拉维诗歌的本身,就有重大意义。它必将对我国文学的发展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其次,只要把我国儒家著作,同莫拉维的《玛斯纳维》稍作比较就会发现:内容虽然都是说教,但是一个枯燥无味,一个生动盎然;一个是纯粹的理论,一个充满了故事、见闻,而且还有大量形象化的比喻。
现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理论如何能够深入人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抛开《玛斯纳维》的宗教内容不说,仅仅就它议论问题的方式来看,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对书中内容也应一分为二,其中有不少论述,仍会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呢!
一个民族,如果能既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又能借鉴与吸收异邦的文化,便必会创造出新的仿世界瞩目的更加灿烂的文明!
大概正是这个原因吧,**主席于2002年4月访问伊朗期间,曾将我国翻译出版的《玛斯纳维全集》六卷(合译)作为国礼赠送伊朗总统哈塔米,并在笔者所译的第五卷上签了字。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光 于 2012-5-9 14:05 编辑

内容重复
点击下面链接进入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光 于 2012-5-9 13:56 编辑

序诗
听吧!聆听芦笛所作的倾诉!
倾诉那离愁别恨带来的忧苦。
人们从芦塘中将我砍断,
借助笛孔诉说心中的幽怨。
人们一旦远离故土家乡,
会将自己的至亲好友怀想。
我向人们吟唱我的心曲,
5
他们与我一起分担欢欣忧郁。
人们都希望能做我的知音,
却不知我深藏秘密的内心。
我的隐秘寄寓于我的诗中,
理解它需要的是耳聪目明。
赞美纯净的水
赞美纯净的水
(水是纯净的,它以自己的纯净,将任何的肮脏之物也变得纯净。而当它自身混浊后,或汇流成河,流入大海;或渗透地下,经过过滤;或向天空蒸腾,然后落下,使自身再次变得纯净。而且......)
水好像是从富人那里偷来的黄金,
然后带到其他地方,散发给穷人。
或是散给植物,使它们生长茂盛,
或是洗净动物肮脏的身躯、面容。
它能托起没有手,也没有脚的帆船,
让风儿扯着船帆,将船身移动到彼岸。
千万种药物都在水中蕴藏,
任何草药无水也不能生长。
由于明珠是由水凝聚而成,(1)
宛如一座药店开在池塘之中。
麦苗像大地的婴儿靠它抚养,
大树似原野的亲友靠它生长。
注:(1)伊朗古代,人们认为贝壳中的珍珠是由水凝聚而成。
罗马人和中国人比赛画技的故事
罗马人和中国人比赛画技的故事
在世界上技艺最高超的莫过于罗马人和中国人了。于是苏丹(1)召来罗马和中国的画家,让他们比赛画技。
中国人说:“我们最擅长绘画。”
罗马人说:“我们的技艺无比高强。”
6
苏丹说:“你们不要争执,还是公开展示自己的技艺吧!最后让我来作评定。”
中国人说:“那么,就各给我们两人一间画室吧。”
苏丹带他们来到一间大厅,用帷幕隔成两间,让罗马人和中国人各在一间展示自己的技艺。
中国人从苏丹那里领来各种颜料,每日埋头于在墙壁上绘画。
而罗马人说:“我们不需要任何颜料,要做的工作只是磨光墙壁。”他们关起门来,每日打磨墙壁,把墙壁打磨得如天空一样的晶莹、光亮。
晶莹透明是两百种彩色的汇合,
正像彩云是五色,月光是无色。
不论五彩缤纷,还是无色透明,
皆源自太阳、月亮和天上繁星。
中国人完成了巨幅绘画,高兴得敲起了锣鼓来庆祝。苏丹前来观看,果然美丽绝伦,不愧是聪明才智的结晶。
苏丹欣赏完中国人的绘画,便转身来到罗马人的画室,只见墙壁明亮异常。但当罗马人将分割两间画室的帷幕拉开,中国人美丽的绘画竟然全部映照在上面,而且更加令人惊叹,尽管方向完全相反。
做人应像罗马人的作品那样:
应当将心灵摩擦得明亮透彻,
磨掉一切仇恨、贪婪和吝啬。
心灵若能每天都清除掉污秽,
上面便能映照出真理的彩绘。
先生啊!若真正崇信真主,就要修炼自己的心灵,使心灵纯洁得如同明镜般的墙壁。人的心灵需要每天清洗,清洗掉一切贪婪、妒忌之类肮脏的泥尘,永远保持它的纯净、明亮。只有这样,才能映照出事物的真实和本质,使自己不致偏离正途。
先生啊!打磨自己的心灵吧!使它超脱一切颜色和气味,纯净地闪射着光芒,那时你便能够看到最美丽的图画。这纯净的心灵能够映照出知识的大海,能够展现出光明的天空!
注:(1)苏丹,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意为“君主”、“统治者”。作为称号,开始于公元10-11世纪被伊斯兰国家广泛使用。
一个盲人行乞的故事
有个行乞的盲人哀告道:“好心人啊!行行善吧!我是双重盲人,受到双重的困扰,请给予我加倍的同情吧!”
人们问道:“我们只看到你的眼睛已经失明,而你却说你是双重盲人,另一种失明指什
7
么?”
答道:“我的嗓音十分难听。人们一听到这种声音,便厌恶地捂起耳朵,这可以叫做‘声盲’吧!所以说我是个双重盲人。我的声音不论传到哪里,那里的人们表现出的便是烦恼、憎恨和愤怒,人们对我的施舍,自然也就大大减少。请同情我这双重的盲人吧!把对我的厌恶变为对我的容纳!”
盲人内心的坦诚有如美妙之声,使人们不再理会他的嗓音是否难听。
心的声音若不美好,残疾就为三重,
盲人便永远难以解脱他这悲苦之命。
施惠者的恩赐,并不把缘由说明,
但愿他的慷慨,降落到你的头顶。
心的声音若美妙悦耳,动人心弦,
能把铁石心肠,变得如白腊般柔软。
目盲本应得到人们同情,但难听的嗓音,却使人们憎恶与远离他,抵消了这种同情。然而,他内心坦诚,敢于说出自己的缺欠,竟博得了人们对他双倍的同情。若欲得到“友人”(1)的接纳,就要把自己的一切坦诚地向他述说,包括自己的丑陋。
注:(1)莫拉维有时将真主比喻为“友人”。
如何做明智的法官
有个人当上了法官,却哭泣不止.他的助手问道:“你既当上了法官,正是该兴高采烈庆贺的时候,怎么反倒哭了起来?”
法官说:“我如果去审判,不论原告,还是被告,都是知情者,不知情的只有我一人。我既一无所知,如何对他们的是非进行判决?”
助手劝导说:“他们双方尽管知情,但心中都遗患有疾病,使得他们无法明白事理。你虽不知情,却心地坦诚,光明磊落。有了这一点便可从不知情而变为知情,进而明了其中的是非,作出正确的判决。只要你没有贪心,不收受贿赂,定能成为一个明智的法官。”
你心中既没有自私的目的,
理智之眼自然能窥见真理。
自私使那两个知情者盲目,
心中之病将他们送往坟墓。
无私能使无知者具有无穷智慧,
自私却能将智者变得愚昧。
你拒绝贿赂就能心明眼亮,
没有贪心就永不迷失方向。
8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信心。对于一个法官来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须有无私之心,而这正是信心的基础。作为法官,欲做到公正,首先须排除自私的杂念,不能有贪心,不能收受贿赂。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愚者也能成为智者。若与此相反,私欲占了上风,即使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身着法官的外衣,因为远离真主的教诲,所做出的便无异于愚者所为。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4: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光 于 2012-5-9 14:03 编辑

忧郁原稿在苏菲论坛【真经正典】


点击此处进入更多
进入更多内容阅读页面,
提供电子稿下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