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觐的当然及奥义
艾布胡莱热传述——(قَالَ: سُئِلَ النَّبِيُّ أَيُّ الْأَعْمَالِ أَفْضَلُ؟ قَالَ: إِيمَانٌ بِاللهِ وَرَسُولِهِ. قِيلَ: ثُمَّ مَاذَا؟ قَالَ: جِهَادٌ فِي سَبِيلِ اللهِ. قِيلَ: ثُمَّ مَاذَا ؟ قَالَ: حَجٌّ مَبْرُورٌ)有人问至圣(愿主福安之):“哪一项善功最尊贵?”至圣(愿主福安之)说:“归信真主和使者。”那人又问:“其次呢?”至圣(愿主福安之)说:“为了真主的道路吉哈德。”又问:“再其次呢?”至圣(愿主福安之)说:“纯洁的朝觐。”(布1519段)
凭朝觐罚赎罪恶,凭朝觐进入天堂,这些被排列在虔诚的朝觐上。
朝觐的当然功修有五样:
一、住哲木儿山。
亦称穆兹德里法 (阿丹与哈瓦集合接近之地)。位于米那与阿拉法中间,距麦加约十六公里。朝觐者从阿拉法到这里停留,合并做昏礼和宵礼,并在此处捡四十九粒石子,用于次日射石。
毕俩里本勒巴赫传述——至圣(愿主福安之)在哲木儿清晨当他说:“毕俩里!你让人们保持肃静。”接着说:“真主将在你们的这个哲木儿赐福于你们,因为行善者饶恕你们中做恶者,并且应答你们行善者的一切祈求。你们现在以真主的名义返回吧!”(伊3024段)
二、在算伐山与麦尔卧山之间奔走。
在《古兰经》2章158节中说:(إِنَّ الصَّفَا وَالْمَرْوَةَ مِن شَعَآئِرِ اللهِ فَمَنْ حَجَّ الْبَيْتَ أَوِ اعْتَمَرَ فَلاَ جُنَاحَ عَلَيْهِ أَن يَطَّوَّفَ بِهِمَا وَمَن تَطَوَّعَ خَيْرًا فَإِنَّ اللهَ شَاكِرٌ عَلِيمٌ)“算伐(山)和麦尔卧(山)确是属于真主的标志。至于朝天房(正朝),或做副功(副朝)巡游的人,巡游它俩对于他毫无罪过。谁干高强的台团吾(善功),真主确实是承领的,是全知的。”
“算伐”,是麦加的一座山的标志,被叫作算伐,是因为真主的特选者阿丹圣人曾坐在它上。
“麦尔卧”,也是麦加的一座山,被叫作麦尔卧,是因为阿丹之妻哈瓦曾经住在它上。
“真主的标志”,标志含有显迹之义,就是属于顺服真主的标识。的确,来自一切住处、奔忙处,宰牲处的每一样,真主都把它作为我们的标识,我们用它知道以它而特指的功课。
据传述——在算伐上有一个偶像,是一个男人的形象,人们把它叫名(اساف)艾萨夫,在麦尔卧上有一个女人偶像,人们把它叫名(نايلة)纳易莱。它俩原来是在天房中行奸的一男一女,后来他俩变成了石头,于是就分别把它俩放在两座山上,以劝诫后人。但时间长久之后,人们除真主之外就崇拜它俩,甚至愚昧时代的人在算伐和麦尔卧山上奔忙于摸它们两个,以显对它俩的敬意。当伊斯兰来临之后,毁灭了偶像,穆斯林憎恶在它俩之间巡游,因为这是愚昧时代的无知之举。但真主许可在它俩之间巡游,并表说了它俩是真主的标识。
伊本阿巴斯传述——伊斯玛尔乃的母亲(哈哲尔)给伊斯玛尔乃喂奶,饮皮袋里的水,待皮袋中的水饮完时,她和她的儿子都很渴,她看到儿子渴得在地上直打滚蹬脚,她不忍心见此情景,便起身离开。她看见算伐山离她最近,便走到山上,向山谷张望,看看是否有人,结果没有看到人影。她由算伐山下来,来到山谷,撩起衣襟,像疲倦之人那样奔跑,她穿越了山谷,来到麦尔卧山上四下张望,看看是否有人,结果还是没有看到人影。就这样她在山谷间来回奔走了七趟。
伊本阿巴斯说——至圣(愿主福安之)说:(فَذَلِكَ سَعْيُ النَّاسِ بَيْنَهُمَا)“这就是(朝觐者)在两山间奔走的来由。”最后当她临近麦尔卧山时,听到一种声音,她心里说:(صَهٍ تُرِيدُ نَفْسَهَا)“别理睬。”然后她静听,又听到声音。她说道:(قَدْ أَسْمَعْتَ إِنْ كَانَ عِنْدَكَ غِوَاثٌ فَإِذَا هِيَ)“已听见了你的声音,你若有救济物,(求你救救我们。)”忽见渗渗泉的位置出现一位天仙,天仙用其脚后跟或翅膀一跺,忽见涌出了一股泉水,伊斯玛尔乃的母亲急忙聚土围堵,用手不停地忙乎。她又急忙用皮袋盛水,她一捧水,水就泛滥。(布3364段)
因为真主解除了她的忧愁和困难,消除了她的寂寞,让“食物之精华,万病之良药”——渗渗泉水为她而涌出。
所以,在这两山之间奔走的人应该表现谦恭,一心一意地向真主祈求他的需求。祈求真主使他远离各种缺陷和不足,引导他走向端庄的道路,使他坚守正道,至死不渝。使他走出他的犯罪的现状,走向完美、宽恕、正确和端庄的道路,就像当年的伊斯玛尔乃的母亲(哈哲尔)那样。
在传述中有至圣(愿主福安之)传来:“索法和麦尔卧是天堂的两道门,是祈求真主应答的两个位分,在它俩之间有七万圣人的坟陵,奔忙于它俩如同释放七十个奴隶。”(《鲁白》)
在算伐山与麦尔卧山之间奔走:犹如仆人在王宫大院里往来行走,一遍又一遍,显示出真诚的侍奉,渴望着关注与怜悯。
三、射石。
射石是伊斯兰朝觐功课之一。就是在每年的伊斯兰教历12月9日,朝觐者聚集在阿拉法特山举行庄严的祈祷和大典后,前往附近的穆兹德里法(哲木儿山,距麦加约16公里)时,每人捡小石子49颗(初十射一根石柱用7颗,十一射三根石柱用21颗,十二再射三根石柱用21颗)或捡小石子70颗(如果举意在米那住到十三,则须再射三根石柱一次),当晚露宿旷野。12月10日即宰牲节,来到距麦加城10公里处的米那山谷,在晨礼后,用石子投掷象征“恶魔”的三根石柱之一的杰姆勒阿格白(大石柱)。并且口诵:“奉真主之名,真主至大。”射石每天一次,连续三天,于12月12日返回麦加,结束朝觐仪式。
相传——伊布拉西麦圣人(愿主福安之)夜梦真主的启示:就是命令他献祭其子伊斯玛尔乃圣人(愿主福安之),以便考验他对真主的忠诚。当伊斯玛尔乃圣人(愿主福安之)俯首就命之际,恶魔在父子之间挑拨,企图从中破坏,伊斯玛尔乃圣人(愿主福安之)遂断然捡起石子,打退恶魔。之后,真主命令以羊代替伊斯玛尔乃圣人的牺牲。因此射石驱魔的仪式,就是由此而来。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人们啊!你们不要互相踩踏,投射杰姆勒(石柱)时,你们应当投掷似地射。”(艾1966段)就是盯着自己的右眉毛投射杰姆勒(石柱)。
要知道:射石意味着服从真主的命令,显示自己的渺小和体现奴仆的身份而投石。要虔诚敬意,不可有私心杂念。其次是仿效伊布拉西麦圣人(愿主福安之)父子当时的情景而投石。表达的仅仅是服从的意识,而理性和欲望与此无缘。你表面上在射石,实质上是在打魔鬼;只有你服从了真主的命令,认真、积极地把恶魔从心中赶出去,这样才能打败魔鬼。
四、辞游
就是在完成大小朝后想回家时,首先结束自己的各种事务,积极准备启程,把辞游作为最后一项事务。伊本阿巴斯传述——命令朝觐者们做的最后一项义务就是环游天房,行经的妇女可以免去这项义务。(布1755段)
辞游的方法是:像前面一样巡游天房七圈。但不小跑,也不左搭右夹;之后在伊布拉西麦圣人(愿主福安之)站立处礼两拜拜功,喝渗渗水,然后来到穆里台兹姆,在那里祈祷、哀求,口念:“主啊!求你赐我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宗教,美好的归宿,在你让我存活之际求你赐我顺从你。”眼睛不要离开天房,直到天房从视线中消失为止,这样最佳。
五、剃头或打短发。
伊本欧麦热传述——(أَنَّ رَسُولَ اللهِ قَالَ: اللهُمَّ ارْحَمِ الْمُحَلِّقِينَ . قَالُوا: وَالْمُقَصِّرِينَ يَارَسُولَ اللهِ؟ .قَالَ: اللهُمَّ ارْحَمِ الْمُحَلِّقِينَ . قَالُوا: وَالْمُقَصِّرِينَ يَا رَسُولَ اللهِ ؟ قَالَ: وَالْمُقَصِّرِينَ)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主啊!求你慈悯剃光头发的人。”大家说:“真主的使者啊!剪短头发的人呢?”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主啊!求你慈悯剃光头发的人。”大家说:“真主的使者啊!剪短头发的人呢?”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也慈悯剪短头发的人。”(布1727段)
剃头或打短发指点了以神性品真光的刀子勾抹去奉献品的踪迹。
就是远离种种欲望,克制一切私欲,一切举止都为真主,为天房之主而恭顺,为真主的尊严而谦卑。心中应该充满对真主的敬畏,远离沽名钓誉。停止不义行为,虔诚悔罪,斩断对世俗事务的牵挂,以便使“心脸”归向于真主。
明白朝觐的重要性后,就会使自己的意念言行都抓揽着朝觐了。
朝觐,没有远近之别,也无方位的区分,虽道路受阻而心不受阻,门径虽塞而理境不塞,身未能朝则通理而不自弃,明理而不自侮。以理参悟返身而向,终生归于一原,绝无二意。虽然,到死时不能完成朝觐的人,他的心意已诚,虽七日小朝,期岁大朝,他的朝没有作废。
身既朝,则一返而诚,践于圣品,率众归真也尽一朝之功了。
最后恭喜以一心归于真主而虔诚敬畏真主,以正义和纯洁的朝觐之人。同时祈求真主: 主啊!祈求你使奴辈们能够铲除本性私欲,撕破心中的幔帐,到达亲眼大见的品位。阿米乃!
最后祈求真主:(رَبَّنَا آتِنَا فِي الدُّنْيَا حَسَنَةً وَفِي الآخِرَةِ حَسَنَةً وَقِنَا عَذَابَ النَّارِ)“我们的养主啊!祈求你在今世恩赐我们美好,在后世恩赐我们美好,你祜佑我们脱离火狱之刑吧!”(《古兰经》2章201节)阿米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