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4732|回复: 2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 之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5 21: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真护城 于 2019-9-25 23:01 编辑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的<拂拭心灵之尘埃>的翻译与注解》 之十二
     哈姆栽·优素福/著
     马玉涛/译
沽名钓誉
诗文大意:
78它(上一篇所说的“穆达哈乃,为求今世而在宗教信仰中妥协”)的根本原因是贪婪和沽名钓誉。治疗贪婪的药剂也是治疗下一种心灵疾病(沽名钓誉)的药剂。
79所以,如果你想着手治疗所有这些疾病的根源以及加剧这些疾病的诱因——(沽名钓誉),请卷起袖子开始吧。
80我指的是,沽名钓誉是心灵的灾难之一,它就是敬奉除创造万物的主宰以外的人。
81更确切地说,它是为了寻求一些今世的利益或真主之造化的夸赞,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与此相反(即今世利益的损失或他人的贬损)的伤害。
82沽名钓誉最坏的形式就是将会导致罪恶的沽名钓誉,如矫揉做作以张扬炫耀自身的“美德”。
83以便能获得孤儿的财产的监护权(以进行以权谋私);下一级则是以善行作为媒介以便获得一些今世的事务上的裨益。
84接下来的一级:(沽名钓誉)以便自身不再遭受他人轻蔑的眼神。
85我的兄弟啊,你若知道哪怕所有的被造物联合起来想要不利于你或支持你,他们都做不到。
86——除非凭着真主的许可。的确,只有真主掌管着今后两世(对一切造化的行为)进行赏罚的权利,祂是万能的,是至善的,是厚报的。

诗文试译:
病因贪婪与矜夸,一剂两病皆可治
欲治癌变之诱因,卷袖请从今日始
炫耀心灵之癌症,敬奉被造把主弃
求取夸赞与利益,免于贬损和损失
矫揉做作显美德,最毒矜夸莫若此
获取信任以谋私,次之行善以谋利
若为阻止他人讽,此即矜夸之最低
须知万物若集合,助尔损尔皆无计
唯凭真主之许可,主掌赏罚及两世

定义
“病因贪婪与矜夸,一剂两病皆可治
欲治癌变之诱因,卷袖请从今日始
炫耀心灵之癌症,敬奉被造把主弃”
下一种疾病是“沽名钓誉(,riyā’)”,它是一个人身上最恶劣的状态之一,即一个人立行各类功修仅仅是为了在别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将这种行为称为“小举伴”(1)。他又说:“我不怕你们会去崇拜太阳、星宿、月亮……我只担心你们不敬畏真主而是为了沽名钓誉”。(2)他又说:“我最担心我的民众们做一些事情不是为真主,而是为沽名钓誉”。

伊玛目茅路德概述了沽名钓誉的三类征兆。首先是懒惰。然后是独处时缺乏寻求真主之喜悦的动力。当一个人独处时,他会变得无精打采,不能(或不愿)去做一些近主的善功,比如在家阅读《古兰经》;但在清真寺里、人们在场时,他就有了背诵经文的动力。(这并不是说一个人不应该响应号召,与人们一起去做善事。这里的关键目的在于保护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尤其是那些为了寻求真主之喜悦而非为谋求他人之喜的行为。)沽名钓誉的最后一种征兆是:在受到赞扬之时多做善功,在无人赞赏之时少做善功。

根据伊斯兰教法,鼓励是允许的,是不受谴责的。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看见有人行善,就常说:“你做得很好!”他还说:“当一个真正的信徒听到有人赞美他时,他的信仰就会增加” ——而不是骄傲。以这样的形式,人们就会更多地因为真主而多做善功——而非因为夸赞。学者们将这种形式的赞美与那种口若悬河的马屁区分开来看:当一个人向他人分享自己所做的优秀的工作之时,他就会感受到内心的鼓舞和振奋——对于青少年而言,这一点(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沽名钓誉的根源是欲望,即:想要从除真主之外的人、事或物那里获得某些(需要的)东西。(在阿拉伯语的诗文中,伊玛目茅路德用来表示沽名钓誉这一心灵疾病的根源所用的词是“爱乐伟业(,’alwiya,旗帜、旗手)”,这是一个派生词,它也指手执旗帜的人、执旗标兵、在前方领路或领导一项活动开始进行的人。)

伊玛目说,治疗沽名钓誉的方法与治疗“穆达哈乃(,为求今世而在宗教信仰中妥协,见上一篇)”的治疗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清除内心四种不好的念头:癖好夸赞、畏惧责备、渴望从他人那里求得今世的利益、害怕来自他人的伤害,然后积极主动而真诚地渴求心灵的净化,这样就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这又必须通过培养这一坚定的信仰才能达成,这一坚定的信仰即:唯有真主才能使人真正地获得福分或遭遇困境。这一信仰正是伊斯兰信仰的核心教义之一。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
你铭记真主,真主必定保护你。你们当铭记神,就会发现祂就在你面前。你若祈祷,就向真主祈祷。你若求助,就真主求助。须知,人类所有人若一致想要使你获益,也不能对你有任何裨益,唯有真主早已为你规定的裨益;人类所有人若一致想要加害于你,也不会对你有任何损害,唯有真主早已为你规定的困境;前定之笔已经(从文卷之上)提起,(文卷的)墨迹已经干了。(3)

“求取夸赞与利益,免于贬损和损失”


令人惊讶的是,人们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去寻找取悦于他人的后门,去尝试取悦于他人。例如,通过取悦某些有权势的人以求得声望或谋取晋升。赞美——尤其是对运动员、音乐家和演员的赞美——几乎总是昙花一现般短暂。而与短暂事物相伴随的亘古不变的法则是:对短暂事物的赞美这一文化现象如白云苍狗一般变幻无常,根本不值得人们去追求。

当一个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声誉时,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想成为他的朋友;但假使他一旦失去了财富和地位,立刻就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传统上,在伊斯兰世界中,知识才是人们去追求的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一个显著的事实是,伊斯兰世界一些贫困的学者确实是完完全全地凭借他们自身的知识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然而,可悲的是,事实早已成昨日黄花。

海伦凯勒(4)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奴隶,其历代祖先中竟无人当过国王;也没有哪一个国王,其历代祖先中竟没有人做过奴隶。(5)这个世界是波折起伏的,有高峰也有低谷。万物皆非亘古不变的。浪费时间和精力在那些过眼云烟般转瞬即逝的事物中,妄图去寻找所谓的永恒,比如“赞美”,然后因此而忽略近在造物主阙前的永恒,这等人简直就是最蠢的愚人。

“须知万物若集合,助尔损尔皆无计
唯凭真主之许可,主掌赏罚及两世”
所以,认识到绝无任何裨益或伤害能够到达于你——除非真主意欲。这一认识对于净化我们内心中去徒劳谋求、沽名钓誉的心理极为有效。

“矫揉做作显美德,最毒矜夸莫若此
获取信任以谋私,次之行善以谋利
若为阻止他人讽,此即矜夸之最低”
接着,伊玛目进一步以细节性描述来地阐释沽名钓誉,即:沽名钓誉就是为了信任而获得对孤儿财富的监护权,以便从中以权谋私而进行表演式的矫揉造作的功修或善行。这是虚伪、伪信,是最令人鄙视和诅咒的属性之一。另一种是对于虔诚的矫揉造作、沽名钓誉式的滥用,其目的是获得令其渴望的今世的利益。例如挪用为宗教目的而设立的资金或基金。这种欺诈行为的邪恶之尺度令人震惊!沽名钓誉的最低形式就是展示自己所做下的杰作,以对他人的嘲笑和批评进行讽刺。

“须知万物若集合,助尔损尔皆无计
唯凭真主之许可,主掌赏罚及两世”
这样的沽名钓誉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治愈:认识到真主的意愿是不可阻挡的,唯有真主拥有天地的主权,唯有真主能完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赏罚——“两个世界(今世和后世)” 的赏罚。


诗文大意:
87若能时刻意识到它的危害,这样就能因此而厌恶它,从而避开它(也能治愈沽名钓誉)。
88以上就是对沽名钓誉的理论性的治愈方法。至于它的实践性治愈方法就是:掩盖自己的善行,秘密地行善。
89多多念诵《忠诚章》也是一种方法,这是来自于“时刻祈求真主宽恕的领袖”(即先知)的忠告。
90至于习惯了沽名钓誉的脆弱之心灵,也有相应的治愈方式,多么好的治病良药啊!
91至于掩盖自身的错误行为或者不当的秽语,正如伊本祖克里(6)所解释的那样,这是一种应尽的义务。
92至于对许可的事物进行修饰,它的断法则介于可嘉和受禁之间。
93若公开是为求知、为宣扬真主之恩典,则是可嘉的,同样也包括为了真主之喜悦而探访兄弟,
94或者任何良好举意的善行——除非你表现得趾高气扬或者矜夸争荣,那么它就是受禁止的。

诗文试译:
认识危害致厌恶,以此避开病可医
此即理论之方剂,隐秘行善实践剂
多把《忠诚章》来念,先知忠告当谨记
若为慢性炫耀病,良药苦口自能医
遮掩错误与秽语,是为义务需切知
许可之事复修饰,介于可嘉与禁止
若为求知扬恩意,可嘉恰若访兄弟
抑或良好之举意,若为矜傲当禁止

治疗
“认识危害致厌恶,以此避开病可医
此即理论之方剂,隐秘善行实践剂”
意识到沽名钓誉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因为(趋利)避害正是人类的本性。任何沽名钓誉最终总会被曝光,受羞辱,然后被人们蔑视。最终,沽名钓誉者破产了,因为这种毫无诚意的行为在真主跟前根本不被接受。(认识到这些)正是避免沽名钓誉的“理论性疗法”。

而“实践性疗法”,就是刻意隐藏自己的善行,不让人们看到。这样,个人的意图就能免受虚荣心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要在人们面前做事,相反,是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去做。例如,捐给慈善机构的钱应该匿名。但假如是为了鼓励别人,公开捐献并无不可,《古兰经》中说:“不分昼夜,不拘隐显地施舍财物的人们,(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2:274)。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牧羊人。诸如礼夜间拜、纪念真主、背诵古兰经等一类善行,秘密地去做它们是更好的。

“多把《忠诚章》来念,先知忠告当谨记”
(学者们)建议穆斯林们经常念诵《古兰经》的《忠诚章》。这一章经文肯定了真主的独一性,否定了存在任何可与祂比拟的事物的可能性。阿拉伯语中表示“真挚虔诚、纯洁(忠诚)”的单词是(,ikhlā),来自于动词(,khalua),意思是“成为纯洁的”,就像纯蜂蜜或纯牛奶一样。谈及一个人的虔诚:人永远无法真正地达到纯洁,除非完全地清除沽名钓誉的心理。

《古兰经》中,用两个词来表达这种“纯洁虔敬的敬畏者”:“mukhla(,“本无尘”的纯洁之人或本净之人)(7)”和“mukhli(,“勤拂拭”的纯洁之人或常净之人)”。前者是被动名词,表明这种净化的因素是外部的——即来自于真主(除了真主外没有谁能够使他人完全地纯洁自身)——这是真主的恩赐。

伊玛目沙兹林耶(9)曾经这样祈祷:“我的养主啊,求你使我的不好的行为变成你所爱的那些贤人的不好的行为,求你不要使我的好的行为成为你不喜欢的那些人的好的行为。”

伊玛目茅路德建议我们经常重复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被称为“时刻祈求真主宽恕的领袖”的人——曾经做过这段优美的祈祷。翻译如下:
                                    
主啊、您是我的养主。除您之外、再没有应受拜的主。您创造了我,我是您弱小的仆人。我定尽我所能,谨守您的约言和您的应许。祈求您保佑我免遭我所犯之过错的恶果。您所对我恩施的一切福佑,我都铭记心间,我向您坦白我的过错。求您饶恕我吧!除您之外、还有谁能赦免我的过错?!



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还说(10):“谁早晚念诵这段祈祷词,然后归真了——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归真——他都将进入天堂。”


诗文大意:
95、96学者们对于积极行善以获取今世的利益而不是为后世福分,或者是为获取后世的福分,但是却享受今世,有两种看法;它是一种虔诚敬意的行为呢?还是一种沽名钓誉的行为呢?
97、98甚至有学者认为,(不论举意如何)若别人知道自己的善行而自己内心感觉到愉悦就是一种沽名钓誉,对此,“学者中的明星”——伊玛目马利克认为这并无不妥,只要行善的初衷是虔诚为主的。
99哪怕带有沽名嫌疑的行善也比因害怕沾染沽名之嫌而放弃行善要好,这也是学者们所侧重的观点。
100正如有口无心的纪念真主总比心灵和口舌都疏于纪念真主要好。

诗文试译:
行善若为今世利,或享今世为后世
断法沽名或虔敬,两种观点有分歧
享受夸赞足为罪,部分学者持此意
与此相反马立克,初衷未改虔敬意
行善有嫌不可取,却胜因嫌把善弃
此即侧重之观点,有口无心把主记

讨论
“行善若为今世利,或享今世为后世
断法沽名或虔敬,两种观点有分歧
与此相反马立克,初衷未改虔敬意”

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谁要是每天念诵《大事章》(第56章),都将免于受到经济方面的考验。圣门弟子伊本·麦斯欧德(11)(愿真主喜悦他)曾被问及给他的女儿们留下了什么遗产,他回答:他给她们留下了《大事章》。伊玛目茅路德提到了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即通过功修和善行而谋求今世的福分——即不是纯洁一心地寻求后世的福分。这里所举的例子就是念诵《大事章》——而其唯一的目的是不让自己在今世变得穷困潦倒。

圣训中明确提到了每天念诵《古兰经》某些章节的益处。但是这种念诵背后的主要举意是什么呢?首先,先知无论干任何一件事情,其背后定然有着一定的裨益或者信仰方面的哲理。其次,念诵这一章并不等于商业中投资一项或多或少能够明确显示出切实利益的商业投资。念诵《大事章》是为了从《古兰经》的启示者真主那里祈求福分。

然而,有些学者质疑那些念诵《古兰经》却仅仅是为了谋求今世的利益、而并未着眼于后世的人——因为这一章用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意象来描述后世。有些学者甚至更进一步,认为即使是为了获得后世的福分(比如为了进天堂而不进火狱)而做的功修与敬拜,也是不完全纯洁的敬拜,因为最高程度的信仰所需要的是全心全意地为了真主的喜悦(而非为进天堂等)而做的功修与敬拜。

对此,伊玛目马利克说,为了获得天堂(的举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尽管崇拜的动机最终本应该是全心全意地为了真主以及为了完成真主的命令。一些苏菲大师并不赞成这种为了今世利益而近主的观念,例如念诵《古兰经》以免遭穷困。因为他们坚信敬拜是一种神圣的功修,应该严格按照真主的意愿来做。

尽管很多修行苏菲之人都持有这种观点,但是嘎兑艾布·伯克尔·伊本·阿拉比(12)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如果一个人努力地运用理智和智慧去读《古兰经》,他或她就会很容易发现真主鼓励祂的创造物去争取进入天堂,获得拯救、脱离火狱。

除过这些权威观点,人们还能发现其他各种各样的观点。著名女苏菲大师拉比娅(13)曾说过:“去寻求(掌管)天堂的主宰吧,不要去追求天堂。”她还说:“主啊,如果我崇拜你是为了进入天堂,求你把我抛进火狱吧。”但这是一种怪异的观点——她在进入狂喜入迷的状态时所说的观点。嘎兑艾布·伯克尔和艾哈麦德·冉祖格(14)说,任何人都不应该因渴求进入天堂而疏忽了对真主的崇拜,因为《古兰经》中从未忽视过对真主的崇拜。


伊玛目安萨里把人分为三类:
(1)自由且虔心自愿崇拜真主的人,即,他们崇拜只是为了真主、为了真主的喜悦,这类人包括那些勤勤恳恳崇拜真主、一心履行他们顺服真主约言的人;
(2)像商人一样功利地崇拜真主的人,他们希望从他们的功修中获得一些益处(比如进行某一特定数目的祈祷以便获得已知的相应地回报,比如天堂);
(3)像奴隶一样崇拜真主的人,他们的崇拜是出于对“鞭子”的恐惧,尤其是对火狱的恐惧。

《古兰经》中,真主鼓励人们为宽恕、天堂及诸如此类竞争。同样也有许多经文描述了火狱的恐怖,人们便会害怕它,并尽一切可能想从中得到脱离。也有许多经文讲述了天堂的美丽,下临诸河的舒适和完全的宁静。这又鼓励人们在礼拜之中、在履行其他义务时时刻警醒,以便最终能到达《古兰经》中所描述的那些优美的处所。伊本·阿拉比说,渴望天堂或者害怕火狱都表达的是人们对真主的一种“美德”,即侍奉真主的优美、顺服和恰如其分的礼仪,因为这是人们对真主所揭示的一种回应。

法学家们说,为了寻求后世的舒适与快乐而做的功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古兰经》中对此的鼓励比比皆是——这是最正确的观点;对此所持有的异议都是苏菲派中矫枉过正的观点。

“行善若为今世利,或享今世为后世”

接着,就人们在功修当中寻找乐趣,以及一些人如何被激励去做功修以寻求这种乐趣这一话题,伊玛目深入地谈到更微妙的细节。当一个人以一颗开放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崇拜真主之中,久而久之,他就会在崇拜的每一个行为和动作中邂逅愉悦。事实上,这种愉悦常常被描述为比今世的任何快乐更令人神往陶醉。

伊玛目艾布·哈尼法说:“假使世界上的国王们知道我们在功修当中的这种愉悦,他们一定会派遣他们的大军全副武装佩带宝剑来剥夺我们的这种愉悦。”他这里说的是源自于崇拜真主和了解真主的宗教所带来的愉悦,以及国王们将怎样离开他们的金碧辉煌的宫殿以剥夺学者们和恪守功修的修行者们所拥有的这种愉悦。

然而,有些人却发现这种愉悦是如此的令人神往,以至于他们会为了体验这种精神的愉悦而进行崇拜。一些有学问的人对此提出警示。尽管如此,一位学者却为此而辩护:“假使没有这种愉悦的存在,大多数人将很难持之以恒地坚持对真主的崇拜。”真主把礼拜当中的这种玄妙而神秘的精神愉悦作为对他们持之以恒崇拜真主的奖赏——因为功修当中有吉庆,寻求这种来自于真主的吉庆永远不应该被蔑视。

伊玛目茅路德提到以上种种不同的观点,多么有趣啊!他这样做,也许是为了提醒恪守功修之人:人们可能会对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走上更优美、更有意义的崇拜真主之路的人所做出的指指点点。

“断法沽名或虔敬,两种观点有分歧
享受夸赞足为罪,部分学者持此意”

然后他谈到了那些(秘密行善而后)发现自己因人们知道他们虔诚的善行而内心感觉愉悦的人。换句话说,即一个人秘密地做了近主的功修,但当别人知道时他内心感到高兴。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沽名钓誉;在另一些学者看来,只要他在做这些近主的功修的时候是虔诚敬意、专为真主的,那就不是沽名钓誉。一个人在做了功修后别人知道他做了近主的功修而感觉愉悦,与一开始促使他去崇拜真主的真正的动机就是沽名钓誉,这是两码事。学者们说,从自己所做的善行之中感受到愉悦这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相应地,当别人认可我们的善行时,我们也会感到愉悦。与之相反的,如果一个人为了获得他人的赞美或认可而做功修或善行,那么它就变成了受谴责的沽名钓誉。艾哈迈德本哈瓦里(15)说:“谁喜欢做一件事并希望以此出名,他就犯下了举伴真主的罪行。”

伊玛目贾祖利(16)说,一个人也可能会犯下这一受谴责的沽名钓誉之罪,哪怕那里并没有人在看着。例如,他警告说,如果一个人正在阅读,当他遇到一些深奥的问题时,他想着要是能在公开场合就此发表一番高见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将它写下来或者背记住,准备在某些重要场合公开地抛出这一新发现,这就是沽名钓誉,与那种去学习以便能使他人因他而获益的行为是无法相比的。

从事学术的人都有可能身陷沽名钓誉这一陷阱之中。当学者们聚集在一起时,他们之间互有期望。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这种期望中,因为志同道合之人的压力而努力去学习一些东西时,这可能就会变成一种沽名钓誉。

一位著名的名叫赛尔德·本·阿卜杜拉的学者说:“谁若想让他人知道他和他的养主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样的人就是疏忽于真主的人。”当然,这一伦理也有例外的。比如,一个恪守功修者看到人们都放弃了善行和功修,所以就公开行善、敬奉真主以便作为对人们的一种劝告和提醒。例如,广为人知的是:伊本·欧麦尔和伊本·麦斯欧德在晨礼之前就到清真寺去做夜间拜。他们本可以在自己家里礼夜间拜,但他们却到清真寺去公开地做这是为了鼓励其他人也这样做。

“与此相反马立克,初衷未改虔敬意”

接下来,伊玛目茅路德将伊玛目马立克称为“学者中的明星”;因为他的学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谈及学者,伊玛目马利克就是‘学者中的明星’(伊玛目艾布·哈尼法被称为‘大伊玛目’)。”伊玛目马利克并不认为这样的敬称有什么问题,只要其原意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即可。曾经有人问伊玛目马利克:“你怎么看待为了真主的喜悦而去清真寺,但在去清真寺的路上,他心想‘要是有人看到我去清真寺该多好’这样的人呢?”伊玛目马利克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只要这个人一开始虔心敬意,只要他能避开这些流言蜚语。

“行善有嫌不可取,却胜因嫌把善弃”
伊玛目茅路德接着说,因为害怕沽名钓誉而放弃一件善行比沽名钓誉本身更糟糕。例如,一个人不应该因为害怕沽名钓誉这一目的而放弃前往清真寺。一个人不应该屈服于这样一种非理性的恐惧,这种恐惧也许是由邪恶的教唆所引发的,以便阻止他前往清真寺参加集体拜功的吉庆与回赐。最好的做法是继续坚持行善,继续恪守内心的纯洁和虔敬。

如果某些功修可以秘密地进行,那么也许这样做会更好。正如前面提到的,一个人秘密地做一些近主的功修以便训练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举意,并保护它不被沽名钓誉而玷污,这正是伊斯兰的伦理观。

“此即侧重之观点,有口无心把主记”

伊玛目茅路德接下来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学者们认为,用口舌纪念真主,哪怕心灵疏忽于此,也比完全地放弃要好。人用舌头所重复的,哪怕心灵并未参与进来,也有可能会到达心灵,因为心灵位于人的舌头的下方。(在中医理论当中,舌头和心脏有直接的联系,甚至舌头的运动也能影响心脏。)

沽名钓誉的本质是心灵被他人占据,而非为了真主。一段圣训(17)中,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告诉阿伊莎说:“在复生日,人们就像初生下来那样赤条条地被复生起来。”阿伊莎惊叫道:“安拉的使者啊!那男女都在一起,彼此间相互观看吗?”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对她说:“阿伊莎啊!(复生日)情况非常严峻,以致他们无心于此。”换句话说,人们会处于这样一种敬畏和惶恐的状态,他们不关心任何人。那时,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灵魂和救赎。

崇拜的核心就在于虔心敬意地为了真主而崇拜。当一个人将灵魂中任何可能玷污他的举意的事物都净化了的时候,这个人对真主的认识就会增加。结果就是,世界上其他一切事物都将变得无足轻重。想象一下,当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看到哲卜利大天使(哲卜利天使以他真实的形象出现,他庄严雄伟的翅膀布满了整个地平线)时,他是多么的畏惧与惊恐。然后再想象一下崇拜真主——前无始的、后无终的、威严肃穆的主。“你崇拜真主就像你看见祂一样”(18),这正是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教导我们的崇拜真主当中的“伊赫桑(全美地进行崇拜的礼仪)”。

因此,试图寻求他人心中的位分是一种可悲的行为,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对时间和生命的浪费,因为人类始终需要真主。如果一个人想获得能力和权威,那么不要去追逐那些有权势和地位的人,去努力渴求接近真主吧,真主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的创造者。除祂之外,没有任何力量或能力。

发表于 2019-9-26 00: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沽名钓誉会让人忘本
发表于 2019-11-26 07: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唯凭真主之许可,主掌赏罚及两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