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宣扬伊斯兰

大学教材《走进苏菲》译者:潘世昌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1]《苏菲根源的历史观点》
[2]《伊斯兰苏菲史》导言部分。
[3] 编著运动和法学、认主学的产生都是在苦行产生很长时间之后才出现的,关于此事,可以查阅伊本•赫尔顿的《绪论》。
第一个因素:《古兰经》和圣训
我认为,苦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因素就是《古兰经》、圣训中所包含的轻视尘世及其浮华的教导,它向人们说明了认真工作以取得进入天堂、避开火狱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经文和圣训来证明这一点。指出尘世朽坏和苦行的必要性的经文有:
“你们应当知道:今世生活,只是游戏、娱乐,点缀、矜夸,以财产和子孙的富庶相争胜;譬如时雨,使田苗滋长,农夫见了非常高兴,嗣后,因苗枯槁,你看它变成黄色的,继而零落。在后世,有严厉的刑罚,也有从真主发出的赦宥和喜悦;今世生活,只是欺骗人的享受。” (铁章:第二十节)
“不希望与我相会,只愿永享今世生活,而且安然享受的人,以及忽视我的种种迹象的人,他们将因自己的营谋而以火狱为归宿。” (优努斯章:第七、八节)
“悖逆而且选择今世生活的人,火狱必为他的归宿。至于怕站在主的御前受审问,并戒除私欲的人,乐园必为他的归宿。” (急挚章:第三十七 — 四十一节)
人的本性是趋向于今世的享受的。《古兰经》针对这一点说:
“有教养的人确已成功,他纪念他的主的尊名,而谨守拜功,不然,你们却选择今世的生活;其实,后世是更好的,是更长久的。” (至尊章:第十四节— 十六节)
“绝不然!但你们不优待孤儿,你们不以济贫相勉励,你们侵吞遗产,你们酷爱钱财。”
(黎明章:第十七节 — 二十节)
《古兰经》在赞扬奔向真主的仆人们说:
“他们是忏悔的,是拜主的,是赞颂的,是参悟的,是鞠躬的,是叩头的,是劝善的,是戒恶的,是谨守真主的法度的;你要向信道的人们报喜。” (忏悔章:第一百一十二节)
“信仰我的迹象的,只有那等人:别人以我的迹象劝戒他们的时候,他们便俯伏叩头并赞颂他们的那超绝万物的主,他们不敢妄自尊大。” (叩头章:第十五节)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兰经》已说明了今世生活是游戏、娱乐,它不会长久,它只是欺骗人的享受。信士应该为与真主相会而奔忙,不应该选择今世,并且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而把后世弃之不顾。人的本性是乐于接受今世的享受且喜爱名誉和金钱的。但人不应该向今世的这一切屈服,他应该以功修、教门的主命去清洁自己的灵魂,阻止它继续顺从私欲,如果他做到了这一点,天堂就是他的归宿。
趋向真主的信士、为错误而忏悔者、虔诚的崇拜者、为恩惠而感恩者、从被造物中吸取教训的觉悟者、劝善者、戒恶者、听到真主的经文便叩头、赞主者,他们只是为了升高心中的信仰。他们待人谦虚,夜间多做拜功。他们很少卧床休息,因害怕真主的惩罚和期望他的乐园而向他祈求,他们对主的给养深信不疑,并坚定依赖主。
苦行 — 伊斯兰的 — 正如从早期的苦行言论中所理解的那样,它并没有脱离出我们所提到的那些精神含义的范围,因此,它的根源就是伊斯兰,而不是其它外来文化。
这里,我还想列举出一些圣训来证明这一点:
穆圣(愿真主祝福他)说:“尘世是信士的牢笼,不信道者的天堂。”
“一个人说:属于我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属于他的只有三件:他吃,食物就会朽坏;他穿,衣服就会破烂;他被施予,他就为后世而准备。之后,他就弃人而去。”
穆圣对弟子们说:“我害怕尘世为你们就像为之前的民族展现时,你们会抢而享之,正如他们当初一样,你们也正如他们一样的毁灭。”
毫无怀疑,这些圣训还有其它圣训所包含的含义,是促使第一世纪、第二世纪的穆斯林转向苦行的动力,从而使他们趋向后世的工作,满足于少量的食物、衣服、钱财,他们一直对尘世的诱惑恐惧不已,他们满心地渴求赢得天堂。
令人奇怪的是,东方学家古路德宰赫尔的关于伊斯兰苦行的说法和他之前的说法是矛盾的。他曾在《伊斯兰的信仰和教法》一书中专门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
“伊斯兰从一开始就有弃世、苦行的思想,与此同时,它还有托靠、绝对的敬畏的思想。我已经说明,世界的毁灭和复生日的清算是促成圣人完成其使命的动力,正如他被派遣在那些追随他,愿意过苦行、俭朴生活的人中间一样。于是,他(指穆圣)成为穆斯林中轻视尘世、轻视享受的标志。”[1]
伊斯兰苦行并不意味着完全地抛弃尘世,它只是要求人们在其中忙碌的同时,不要为它俘虏,不要让它成为人的主宰和人们争权夺力的场所,以至于到处充满仇恨,仇恨代替了爱和合作。古路德赫尔也提到了穆圣曾禁止他的弟子们不要过分的苦行,因为过分是违背伊斯兰的精神的。他说:“实际上,我们见到了很多伊斯兰教导的明文,它们都明确地而不是隐喻地否定了超越教法所要求的限度的苦行。”[2]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证穆圣的一段圣训,它类似于亚里士多德中和的观点。穆圣说:“你们中最优秀的人不是为今世而弃后世,或者为后世而弃今世的人,你们中最优秀的人是两者兼顾的人。”在圣训集里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它们都证明了穆圣对过分苦行的不赞同。
古路德宰赫尔列举了很多关于穆圣禁止经常封斋、长时间做夜间拜、独身等的圣训。
总的来说,伊斯兰的修行不同于基督教的修行。伊斯兰的修行是为主道而奋斗,正如圣训所说:“每个圣人都有修行之道,我的民族的修行之道就是为主道而奋斗。”
我们应该看到,古路德宰赫尔引述这些“奋斗”的圣训,其辩论的后面隐含着对基督教苦行的批评。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古路德宰赫尔的矛盾之处。他在认为苦行来自伊斯兰的同时又认为穆罕默德及其他苦行者是受到了基督教《新约》的影响,这样的话,苦行的根源就是基督教了。从他的话中可以感觉到这一点,他在引用麦尔琼斯的话说:“这些苦行者(指伊斯兰内部的)在从《新约》里借用了一些证据之后充实了他们的修行之道。可以看到,关于伊斯兰苦行最古老的著作——正如麦尔琼斯所说明的那样——都包含着许多源于《新约》的隐含性修饰过的条文。”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库鲁逊还说过:“圣训中的关于托靠的特殊原则是和《新约》中的东西相一致的。”
他还补充说:“穆斯林的苦行者是模仿了基督教的修士而已,其中有粗糙的羊毛衣。”
事实上,尼库鲁逊忽视了伊斯兰的到来是为了全美之前的宗教的这一重要实质。《古兰经》和《圣经》的某些吻合并不能说明穆圣从《圣经》中拿了什么东西,它只能说明天启宗教的根源是一个,即使在法令的细节方面有所差异。
至于穆斯林苦行者穿毛衣,显示艰苦,这并不能归于基督教修士。穆圣穿过粗毛衣,他的弟子们也穿过粗毛衣[3],而其他苦行者并未如此,如苏福扬•扫勒就禁止把他作为那些喜爱名声、模仿基督教修士者的表率[4]。之后的苏菲也不穿羊毛衣,他们对此有过坦率的说明[5]。
综上所述,基督教修士是伊斯兰苦行产生的一个因素,或者它对苦行的产生有很大影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他们的依据是穆圣自己也从基督教受到过影响,甚至他的弟子们也都受到过影响,这种说法除了让人感到吃惊之外,它还远离了公正的学术精神,因为伊斯兰苦行和基督教苦行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也因为伊斯兰苦行者的基本理念首先是源自《古兰经》和圣训的,而不是源自《新约》或者其它外来因素。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信仰和教法》:134页。
[2]《信仰和教法》:134页。
[3] 见《布哈里圣训实录》服饰篇。
[4]《伊斯兰苏菲史》:49页。
第二个因素:政治和社会形势
自从奥斯曼哈里发时代末期开始,穆斯林中的政治分歧就在宗教、政治、社会生活中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部落偏见又再次出现。在阿里哈里发时代,政治分歧仍然存在,穆斯林在这之后分为倭玛亚人、什叶派、哈瓦利吉派、展缓派。之后冲突在倭玛亚人和反对他们的人中间持续了很久。
尼库鲁逊说的很对,奥斯曼哈里发被杀标志着对伊斯兰损害极大的政治动荡的开始。他说:“紧接着奥斯曼被杀之后的内战极大的伤害了伊斯兰,战争造成的伤痕以后没有痊愈过。”[1]
政治分歧并没有远离宗教,因为争执的每一方都利用经典明文支持他的立场,或者为他辩白,这就导致对经典明文的理解产生了特殊的阐释。于是,每一个政治党派都变成了复杂的宗教派别。另外,每一派还依赖他们中的诗人、学者去赢得人们的支持。还有一些人伪造圣训以支持他们的立场。于是政治分歧就和宗教以及信仰问题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一部分圣门弟子感觉到了政治分歧和动荡的危险性,他们愿意在争执的派别中保持中间立场,或许他们那样做是为了平安,避开是非,于是他们离群索居,他们就这样走向一种苦行。努拜海提指出这一点时说:“阿里执政后期,发生分歧,赛阿德•马立克、艾比万嘎斯、阿布顿拉•欧麦尔、穆罕默德•穆斯里麦、伍撒麦•宰德等离开阿里。他们不和阿里为敌,也不为他效力,也不向他宣誓效忠。他们是最早的“穆尔太齐勒”,他们认为敌视阿里不对,帮助他杀害别人也不对。艾哈乃福•盖斯对他的族人们说:“你们远离是非吧,这对你们是最好的。”[2]
在哈桑和倭玛亚家族发生纷争时,哈桑和穆阿威叶成为对立的两方。哈桑的一些支持者乐于不闻纷争,专注于知识和功修,有人说他们也是早期的“穆尔太齐勒”(在认主学家看来),穆里托说:“他们自称为‘穆尔太齐勒’那是当哈桑承认穆阿威叶的哈里发地位时,他们离开哈桑、穆阿威叶及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曾是阿里的追随者,他们常坐于家中和清真寺里,他们说:‘我们忙于知识和功修。’于是,他们因此被称为‘穆尔太齐勒’。[3]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些论述中你可以看到,那一时期的政治动荡的局势促使一部分穆斯林很早就满足于索居的生活和功修,从而不致于淹没于政治分歧的惊涛骇浪之中。
如果我们了解到倭玛亚时代(除去欧麦尔•阿齐兹统治的那一段)有很多迫害和对对手的残酷打击时,我们就会明白,苦行主义和索居在很多人中间盛行是很自然的。
倭玛亚家族在卡尔巴拉杀害侯赛因就是一例,这一事件当时在穆斯林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之后,倭玛亚王朝的暴政变得日益残酷。“库法人后悔了,在侯赛因卒之后,他们称自己是忏悔者,因为他们背叛了他们曾经许下的援助侯赛因的诺言。一部分人离开这个充满罪恶和勾心斗角的社会以求灵魂的得救。他们认为四大正统哈里发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他们之后屈从于执政者(指不义的倭玛亚人)是最不幸的人。”[4]
穆河塔尔•欧拜德在麦尔旺时代领导了悔罪运动,由于倭玛亚人的失败,他在一些小王朝得以发展,但他在伊历67年,被暗杀于库法。
如果说穆河塔尔是反对倭玛亚统治的积极性运动的代表的话,那么,很多穆斯林并没有援助真理,反抗专制的暴政。在到处是是非、纷争的环境中,他们面前的路只能是从社会生活隐退到功修生活和苦行。的确,伊斯兰不赞同这种消极行为,但是,政治和社会形势逼人做出选择,它的号召力远远大于一些人的宣传。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人避开政治纷争埋头于功修,这本身也是对执政者的一种无声的抗议。
倭玛亚时代的确是一个流血的时代,禁地麦加和麦地那的尊严也受到了挑战。管理禁地的都是倭玛亚家族的人,如欧拜顿拉•宰雅德、胡伽委赛格菲。为了私欲,他们残酷的对待人们。纯洁、高尚的精神走了,很多人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一切都促使他们走向苦行,因为在那时,尘世在他们眼中已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除此之外,穆斯林在倭玛亚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大大不同于穆圣时代、四大哈里发时代的社会生活。穆斯林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地,获得了大量战利品,财富增加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奢侈、道德堕落。于是一部分虔诚的穆斯林认为他们有责任号召人们回到前辈先贤的俭朴、谦恭、苦行生活中去,不要被欲望淹没。这样的圣门弟子有艾卜宰尔安发勒,他猛烈抨击了倭玛亚家族的奢侈生活及不公正的统治,他号召采取公正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些清廉者求庇于倭玛亚人,如赛尔德•麦斯布,他是再传弟子,卒于伊历90年。
那么,伊历一世纪便出现了伊斯兰苦行的潮流,而它的传播则是政治动荡、社会形势转变的结果,尼库鲁逊很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说:
“伊历第一世纪因存在很多促使苦行产生和传播的因素而具有特殊性。连绵不绝的流血的内战(哈里发时代和倭玛亚时代),政治派别的偏激极端化,对道德的轻视和怠慢,以及统治者、专制者给予穆斯林的压迫。统治者把他们的意志和宗教见解强加给虔诚的信教者,他们拒绝公开声明所有与宗教道德相关联的穆斯林大众所渴望回归的思想。所有这一切因素促使人们开始淡泊今世及其享受,把目光转向后世,把希望寄托于后世,于是苦行运动便很强烈地出现了,之后,迅速传播开来。苦行一开始是纯宗教性的,之后就逐渐掺进苏菲的成分,直至最终成为我们所知道的伊斯兰苏菲的最早形式。在倭玛亚时代,这一运动一直保持着正统派(大众派)的特点,也就是说从公元661年到公元750年大约一百年的时间。坚持苦行的是穆斯林中的清廉者、虔诚者,甚至其中有诵读家、圣训学家和教义学家,苦行也正是从这些人身上汲取了青春的活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1]《阿拉伯历史》:153页。
[2]《十叶的分支》:4页。
[3]《反驳追随私欲、制造事端的人》:28-29页。
[4]《伊斯兰苏菲史》:37页。
[5]《伊斯兰苏菲史》:46页。
苦行的派别
苦行在伊历第一、第二世纪盛行时产生了不同的派别:
麦地那派
麦地那派很早就出现了许多苦行者,他们紧抓《古兰经》和圣训,把穆圣(愿真主祝福他)作为他们苦行的榜样。他们坚持正统的苦行一直到哈里发政权从麦地那转移到大马士革之后,也就是坚持前辈的道路,他们抵制来自倭玛亚人的政治和非政治的任何影响。圣门弟子中有艾卜欧拜德•杰扎哈(卒于伊历32年)、阿布顿拉•麦思欧德(卒于伊历33年)、侯宰发•耶玛麦(卒于伊历36年)。再传弟子中有:赛尔德•麦斯布(卒于伊历91年)、撒里木•阿布顿拉(卒于伊历106年)。
舒阿扎尼为其中一些人写过传记,并记述了他们的一些言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曾经少饮少食,取得后世的得救并为此做必要的工作是他们最重要的渴望。舒阿扎尼在引用艾卜宰尔的话时说:“如果真主意欲把我们放弃在尘世,我们一定去追逐荣华富贵,但他意欲使我们回到后世。”艾卜宰尔曾经每天为当天的所得而深思、检查,他认为储存超过当天花费之外的东西是非法的,当一个人走进家,他应该找不到任何奢侈品……” 舒阿扎尼还传述侯宰发•耶玛麦的话说:“你们中最好的人不是为后世而抛弃今世的人,最好的人是两者兼顾的人。”他经常在拜中哭泣。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艾卜欧拜德•杰扎哈说过:“真的,有洁净自己的衣服而玷污教门的人,有优待自己而轻视自己精神的人,你们赶快以新的善行取代旧的恶行吧,真主会慈悯你们。你们中一个如果干了充满天地间的恶行,之后他又干了一件善行,那件善行一定会超越他所有的恶行,甚至能改变它们。”[1]
艾卜欧拜德指出,一个仆人清洁内心,为错误而忏悔是必要的,它能打开通向真主恩赐的希望之门。正如艾卜欧拜德所说,一件善行可以超越所有的恶行。
阿布顿拉•麦思欧德曾说:“多么好呀!两件令人讨厌的事:死亡和贫穷。”
还说:“我刚处于一种境地,我就希望能在其它的境地。”
他曾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比穆圣的弟子们的礼拜还长,比他们的功修还勤奋,但他们比你们更苦行,比你们更向往后世。”
赛尔德•麦斯布是麦地那苦行派的著名再传弟子,伊卜海利卡这样评价他:“再传弟子中最优秀的领袖,是集圣训学、法学、苦行、虔诚、谦恭于一身的学者。”[2]
据传他对金钱已达到超然的境界。哈里发麦尔旺(倭玛亚王朝的哈里发)派人给他送来几万第纳尔,他说:“我不需要这些钱,也不需要麦尔旺人的资助,我相遇真主时,他会在我和他们之间判决的!”
他认为倭玛亚家族的统治是不义的,他没有向哈里发麦尔旺宣誓效忠,结果受到鞭打五十、游街示众的惩罚。
哈里发欧麦尔的孙子撒里木•阿布顿拉,也是麦地那著名的苦行者,他和赛尔德•麦斯布是同时代的人。
传说他节制饮食。他说:“我去拜访倭利德•阿布杜勒穆里克,他说:‘你的身体看起来不错,你平常吃的什么?’我说:‘糕点和油。’他说:‘你喜欢吗?’我说:‘我把它丢在一边,直到我饿了,如果我饿了,我就吃它。’”他穿粗羊毛衣,自己劳动。
他对倭玛亚王朝的残酷统治极为不满,常以惊人的勇气抨击时政。伊本•海利卡传述说,苏莱曼•阿布杜勒•穆里克走进天房,看见撒里木在里边,便对他说:“向我索求吧,我一定满足你。”撒里木说:“以真主起誓,我在天房里只向真主祈求。”
由此看来,麦地那派走的也是前辈先贤的道路,坚持的是圣人所行过的苦行和虔诚,他们既没有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也没有在倭玛亚王权的压迫下屈服。因此,他们的苦行是坚持伊斯兰教导的纯粹的伊斯兰风格的苦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2: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1]《伊斯兰名人录》第一册:19页。
[2]《伊斯兰早期人物传记》第一册:28页。
巴士拉派
麦斯尼努教授在《伊斯兰大百科全书》苏菲词条下的文章表明在伊历第一、第二世纪存在两个具有特色的苦行派别,一个是巴士拉派,一个是库法派。我们先谈巴士拉派。
麦斯尼努教授认为属于巴士拉的阿拉伯人是泰米木人的后裔。他们天性喜爱评论,只信仰现实的东西。他们在语法、诗歌、圣训点评方面成绩斐然,他们跟随的是大众派,同时又倾向于穆尔台齐勒和盖德里叶。著名的长老有:哈桑•巴士拉、马立克•迪纳尔、法德力•勒佳士、然巴哈•阿慕尔、萨里哈麦扎、阿布杜勒•瓦黑迪。[1]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哈桑•巴士拉(卒于伊历110年),全名是哈桑•艾比哈桑艾卜赛尔德,伊历21年生于麦地那。他的母亲是圣妻赛里麦的女仆。哈桑•巴士拉成长在吉庆的环境中,精通宗教,曾受教于部分圣门弟子。一些传述说阿里(愿真主喜悦他)见识过他渊博的知识,深为惊奇。
哈里德•赛福旺描述哈桑•巴士拉说:“他是其表面最相似内心,内心最相似表面的人,他只以自己做到的命人。他是一个多么无求于人们手中的‘顿亚’,而人们多么有求于他手中的宗教的人啊!”[2]
哈桑•巴士拉的苦行因和宗教知识融为一体而广为人知,他认为苦行必须和知识互为联系。图斯在《光辉》一书中叙述他说:“有人问哈桑•巴士拉(愿真主慈爱他):很多人都在求知,什么知识最不易获得而又获益最快?答:教门知识,它能使求学的人心有所动,趋向苦行,接近真主,认识到对真主的义务是信仰完美的表现。”[3]
还说:“法学家其实是‘顿亚’上的苦行者,深明其错者,持之以恒的拜主者。”
他针对苦行说:“‘顿亚’是工作的场所,以仇视、苦行的心态度过‘顿亚’的人,他会因此而幸福,享受到‘顿亚’的益处。以奢望、渴慕的心态度过‘顿亚’的人,他会因此而痛苦。”
哈桑•巴士拉的苦行是建立在害怕真主之上的,因此,舒阿扎尼说:“他被怕主所笼罩,好像火狱专为他一个人所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