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1315|回复: 7

[对话儒家文明] 传统的学问之道(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6 1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peacebe  苏菲学苑  


威廉·柴题克   讲

河舟          译

下面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学院威廉·柴题克教授的会议发言,柴题克教授讲了“传统的学问之道”,他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一种古老文明——儒家如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每个个体的苏醒,以及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具有类似的视角。我们最终明白传统学问,按照定义,几乎是寻求一种现代非传统社会完全不可理解的目的。

柴题克教授:

我想引证儒家传统的第二个圣人

孟子的话开始

孟子说:“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这里的道,大家都知道,和道家的关键词道是一个字

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它在儒家中几乎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

同样,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它在中文伊斯兰教中起到的同样重要的作用

孟子的这句话中道的一个意思是

大道或者道路或者过程

或者为了实现目标所遵循的路线

在此处目标是学问,在这里,

我们可以把中文的学问理解为英语中的获得、理解(understanding)

我不愿意使用获得知识,

尽管学问也有这个意思

因为现在人们爱把知识与事实和信息混为一谈

大家都知道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变得成功

但(学校)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应该关心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大学里面并没有询问这些重大问题的方法

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现代教育没有谈论这些问题

它关注的是获得与我们人生中最基本的任务不相关的知识

这个基本任务是成为真正的人

在中文中,获得真正重要的知识曾被称为大学(great learning)

在传统的语境中

学习东西就是理解这个东西

理解人生的重大问题取决于寻求“大学”

学问的目标是把万物放在整体的图景中

进而找到它们的意义

但整体图景到底是什么?

什么确定它的边距?

为了获得对事物的真正的理解,

我们需要知道那个图景

反过来,这由我们正在谈论的传统的世界观所决定

对于践行这个传统的活跃成员

世界观塑造了他们对人生和生活

他们对人和事物的态度

以及他们自己设定的目标的隐形假设

正是这种传统背景使儒家的学问大大不同于

我们在大学小学所从事的教育

让我再回到孟子的话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获取他这句话的意思的关键在于理解心这个词

在关于中国思想的(英语)书中

心往往被翻译为mind

最近很多学者翻译为mind(智)和heart(心)

汉字心首先指的是器官心脏

一般而言指的是决定我们的人格的那个地方

古典中国思想对这个术语的使用方法

与其他前现代文明传统中这个术语的使用是一样的

指的是良心和意识的所在地

自我的最深凹处

神圣与人联系之点

伊斯兰文献爱引用一句先知的圣训

他告诉我们,真主说:“天地不能容下我,信仰我的仆人的心能容下我。”

传统意义上,“心”这个词指的是一种直观力量,超越理性过程的灵性意识,它可以把认知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统一起来,

当“心”被翻译为mind(智力)的时候,典型地是追随现代的用法,根据这种用法,智力与人类自我的理性讨论和分析功能有关

而心(heart)指的是情感、感受,

然而,传统思想,这些植根于心灵中的认知功能、理性功能,它们只与与实在的接触中的更外在的方面相关。这些功能支持二元、不同、相异。与之相对,真正的心带来的是统一、相同。

现在,让我给大家举一个来自儒家传统《礼记》中谈论心灵的典型例子。它告诉我们,故人者,天地之心也。
16世纪的儒家大师王阳明解释了这段话的意思。
他说,此心灵明(spiritual clarity)或者良知,是隐藏于一切现象背后的事实。在天地间无数东西中,只有人可以使用心。
王阳明曾写道:“知,充盈天地之间的,唯有这个灵明。人只是为了形体,从而把自己与其他一切隔离开了。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若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的高大?地鬼神若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分辨它的吉凶福祸?天地鬼神万物,若离开了我的灵明,也就不存在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若离开了天地鬼神万物,也就不存在我的灵明了。”
孟子怎么说呢?一千年前或者几乎两千年前的孟子怎么说呢?
孟子所谓的“遗失的心灵”指的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看现代的英语,不加注释的那种,我们说“某人遗失了他的心”,我们指的是他掉入了爱河,如果我们说某人丢了他的mind,我们指的是他疯了,但是孟子讲的不是爱或者疯癫,无疑他讲的心并不是这个词的这些意思。
孟子主要讲的是,学问应该注重于我们的存在的最重要的那个维度,对我们最重要的那个东西,我们拥有那个珍贵的东西,但是我们遗失了它,所以我们人类的职责是找到它。孟子确实提到了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他们失去了与他们与生具有的光明以及人心固有的善的联系。这种善,中国人称之为仁,你会发现许多对“仁”的翻译尝试,比如人道/爱心/人性/仁爱。因为这个词是儒家的核心美德,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观念,它指向我们真正的人性/真善和美德。
根据儒家传统,所有的努力都必须是为了达到仁。正如杜维明和纳斯尔教授提到的那样,以及其他人提到的那样,他们提醒我们:整个儒家传统专注于达到仁,或者正如他(纳斯尔)说的那样,这是他常爱说的一句话,学做人,我们不是生而为人,也不是长大成人。仁是一种精神品质,一种灵明,至善,它需要被追求实现。对孟子而言,遗失的心就是这种真正的人性。当我们如实地引用他的话的时候,这就变得清晰了,他说:“仁者,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9-6-26 15: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一心一意将心放在主道上是为心安理得
发表于 2019-6-26 18: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仁慈?
发表于 2019-6-26 21: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还是非常深刻的道理的,要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9-6-26 2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愿主福安之)说:一个人认得了他自己,他就认识了真主。
发表于 2019-6-26 22: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发表于 2019-6-29 22: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大道。和和美美
发表于 2019-7-13 1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